第七十四章 第六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繁體中文 
View:15350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七十四章 第六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基督徒渴慕行他所祈求的一切;这就是说,假如他所祈求的是与行动有关,他就定意去行。祷告却不想行动,就是轻慢上帝。行动却不祷告,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行任何属灵的事。
在前三大祈求中,主耶稣教导我们为三样大事祷告:主的名被尊为圣,祂的国度降临,祂的旨意成就。作为祈求者,我们也参与这三样大事的施行。因此,若是我们不愿意在我们具体的生活处境中在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就不会为这些大事而祈求。要成为实现这三样大事的器皿,我们必须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准备。既然我们自身既没有成就这些大事所需要的条件,也无法靠我们自身获得这些资质,唯独上帝能够并且愿意把它们赐给我们,所以主耶稣把要实现的前三项祈求提出之后,在后三项祈求中教导我们祈求实现这些大事所需要的条件。要实现前三大祈求,要求我们的身体运作,并处于健康的状况,为此就需要食物和衣服。这就是我们在第四祈求中所求的:“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另外,要实现在前三大祈求中所求的三样大事,也要求我们首先与上帝和解和好,因为上帝是不会让祂的仇敌来完成这些大事的。同时,若非与上帝和好,人既无法接近上帝,也无法与上帝相交,更不能为主做什么。他对自己的罪的意识会使他惧怕上帝,促使他逃离上帝。因此,主耶稣在第五祈求中教导我们祈求与上帝和解和好:“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既然灵命软弱,信心脆弱,灵魂微弱;既然上帝按祂自己的美意,使祂的敌人刻意在不同程度上辖制祂;既然这些敌人都是老奸巨滑,邪恶无比,无休无止,大有权能,信徒自然就会担心仇敌拦阻他完成这些他所极其喜悦的事,使他的心灵无法成就任何属灵的美事,甚至诱使他犯罪。所以,祈求者逃向主,请求帮助,使他能够在圣洁上坚忍不拔,从而适于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因此,主耶稣教导我们在第六祈求中祷告说:“不让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1. 这一祈求的两重性(The Twofold Nature of this Petition)
在这一祈求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两个祈求,只有一个祈求。此处所祈求的事项只有一个,但可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这一祈求所求的是免受凶恶,其次就是祈求脱离凶恶。
免受凶恶的祈求体现在以下的话语中:“不叫我们遇见试探。”首先,此处所涉及的问题是“试探”,其次就是祈求――不让我们遇见试探。
后三项祈求都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对于一个基督徒而言,要为前三项祈求祷告,并实行出来,这三种心态都是需要的。假如缺乏一种心态,他就不适于行这些大事。这三者是彼此联合在一起的。

2. 这一祈求的主题:试炼与试探(The Subject of this Petition: Temptation)
主题就是试探。希腊语peirazein所表明的是试验。“祂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约6:6);“祢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启2:2)。这个词也有“省察”的意思:“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林后13:5)。最常见的意思是“试探”,“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希腊文中的peirasmos(意思是“试探”)就是从这个词而来的,而在主祷文中所用的就是这个词。试探可能从四个方面来:1)上帝;2)人;3)世界;4)魔鬼。(译者注:在中文翻译中,当来自上帝时,翻译为“试炼”,来自魔鬼则翻译为“试探”)

3.上帝的试炼(God Tempts)
圣经上说,上帝试炼或试验人。上帝曾经试验亚伯拉罕,吩咐他把自己的儿子献上为祭(创22:1);祂也曾用吗哪来试验以色列人(出16:4);祂试验大卫(撒上24:1)和希西家(代下32:31)。上帝试验人,并非要藉此熟悉什么事或事情的结局,因为万有在祂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祂从远处晓得人的心思意念。恰当的说法是,祂如此行或是使当事人或他人认识事情,从而显明人心中的善恶。因此,经过上帝的试验,约伯的耐心、亚伯拉罕的顺服、大卫的软弱和希西家的骄傲就显明出来,使他们本人谦卑,也使他人得安慰,并促使他人小心谨守。上帝用一时的兴盛和逆境来试验谁是属祂的人,目的就在于使他们分清,对他们而言,上帝是不是充足的,是不是他们所惟独信靠的,他们是不是相信上帝对个别事项的护理,是否爱慕上帝的旨意,是否勇敢地信靠上帝的应许。主有时也以灵命上的试炼来试验祂的子民,收回祂的圣灵、亮光、安慰和机会,目的就在于使他们惟独靠信心生活,完全倚靠祂的圣言,继续以祂为他们的力量。

4.人的试探(Man the Tempter)
人试探上帝,其他人,也试探他自己。
(1)假如我们在时间、方式和程度方面限制上帝,指示上帝如何行事,那么,我们就是在试探上帝:“他们再三试探上帝,惹动以色列的圣者”(诗78:41)。假如我们不满足于上帝通常的护理方式,却要求上帝施行神迹,施行某种非凡的超越自然进程的事,那么,我们就是在试探上帝。“并且妄论上帝,说,上帝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吗?”(诗78:19);“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民11:4)。当时的犹太人就是这样试探耶稣的:“夫子,我们愿意祢显个神迹给我们看。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太12:38-39)。假如我们设定某些条件,在这些条件满足时才相信上帝,这就是试探上帝。比如我们坚持要求上帝赐给某种程度的悔改、光照、成圣或确信,否则就不信。“我非看见祂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总不信”(约20:25)。这是非常可怕的罪:“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申6:16);“也不要试探主,(主有古卷作基督)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林前10:9)。当然,在极大的痛苦中,默想上帝从前所行的神迹,思考上帝的全能以及祂对其子民信实的眷顾,以此来坚固我们自己,使我们更加活泼地顺服于主所悦纳的事,这本身并不是试探上帝。
(2)人试验他人,使他们晓得自己的罪,从而带领他们归正,归向基督。在这一方面,长老试验教会内的成员。“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林前5:12)。而把别人带到某种境况中,使他们跌倒,犯罪蒙羞,这就是试探他人。“给人酒喝,又加上毒物,使他喝醉,好看见他下体的,有祸了”(哈2:15)。另外,假如我们让邻舍说话,目的在于抓住他们的把柄,定他的罪,这也是试探他人。“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0:25);“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祂。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太22:15,17)。比如赞美一个人,百般善待他,鼓励他刚强壮胆,目的在于使他因此而跌倒,这也是试探他人。
(3)当人省察自己是否确实蒙恩,就是在积极地试验自己。使徒保罗吩咐人这样行:“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林后13:5)。因此,为了不蒙蔽自己,祈求主显明自己的罪,这也是积极地试验自己:“上帝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当然,人也刻意试探自己行恶,比如粗心大意,把自己带到本来能够避免的环境,常犯小罪,异想天开,对当尽的本分拖拖拉拉,对于一个罪,是否可以犯,这罪是否是大罪,争来争去,这就是自己试探自己。雅各谈及这种试探:“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1:14)。

5.世界的试探(The World as Tempter)
不管是归正的人,还是未归正的人,世界都试探他们,使他们犯罪。世界把各种世俗的娱乐呈现在人的面前,许诺要使人得好处,得朋友受爱戴,得尊荣。假如这样的手段并不成功,它就用灾难、伤害、羞辱、迫害等等来威胁人。即使都是世俗之人,也都彼此试探,一起犯罪。当然,试探的中心仍然是教会和每个信徒。每个信徒在世界上都像羊在狼群中一样。因此,当信徒在世人中间时,不当信靠任何人,总要小心谨慎,保守自己。主耶稣警告门徒说,不要期望世界和世人会善待他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主耶稣还教导他们,要保持警醒:“你们要防备人”(太10:17)。另外,我们还读到:“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彼后3:17)。为使门徒保守自己,主耶稣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10:16)。

6.魔鬼的试探(The Devil as Tempter)
魔鬼也试探人。未归正的人处于牠的权势之下;魔鬼辖制他们,他们是魔鬼的掳物,处于魔鬼的掌管之下。同时,魔鬼千方百计,要通过试探使信徒跌倒,因此牠被冠以“试探人的”号(太4:3)、“敌人”(太13:39)、“仇敌”(彼后5:8),和“魔鬼”(雅4:7)的称号。牠的试探非常狡猾,所以被称为“魔鬼的诡计”(弗6:11)。牠查出信徒的软弱之处,调整自己,对症下药,以各种方式试探信徒。魔鬼不可能把牠各样的试探一起施展出来,对许多人而言,这也没有什么果效。牠知道人身体的结构,也知道其软弱之处;牠知道人最有可能犯什么罪,也知道在什么环境下我们必定会犯这样的罪。另外,魔鬼还把各种各样的意念和想象插入我们的思想中,以此来使我们留意这样的意念,通过想象来刺激我们的邪情私欲。只要牠得到允许,牠就会制造牠所知道的我们常常跌倒的处境。我们的灵魂就因陷入罪中而苦恼,牠就竭力诱使人从一个罪进入另一个罪。牠精通用种种烟幕巧妙地掩饰罪,把罪打扮得非常可悦,刺激我们的情欲。在一开始的时候,牠把人刺激起来,促使牠仓促行事,使人没有时间调整自己的思想转向上帝。一旦犯了罪,牠就想方设法使犯罪的人处于绝望状态,提醒他说:“你这样的生活不会与恩典并存,你没有重生,没有真正的信心。对你而言,并没有什么恩典,你所犯的罪太大了。你犯了得罪圣灵的罪。”此后,牠就用各种方式威胁他们。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撒但的试探,你可以参考本书九十五章“撒但的攻击”。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撒但既不能强迫人犯罪,也不能使人犯罪。牠所作的无非就是向人提出暗示,怂恿人犯罪,为人犯罪制造条件。因此,对于人所犯的罪而言,他自己就是犯罪的原因,因此不要责备魔鬼。另外,唆使人犯罪的并不总是魔鬼;毋宁说,人自己通常是犯罪的始作俑者。

7.与试探有关的祈求(The Request Relative to Temptation)
迄今为止,我们探讨了什么是试探。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与试探这一主体有关的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我们由此而祈求我们的父上帝不要这样行。上帝带领祂的儿女走向救恩之道,若是没有上帝的带领,他们永远不会得救。“我要引瞎子行不认识的道,领他们走不知道的路”(赛42:16);“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教训你使你得益处,引导你所当行的路”(赛48:17)。主耶稣被称为他们的元首(来2:10;12:2)。信徒祈求主的引领:“求祢以祢的真理引导我”(诗25:5);“求祢指教我遵行祢的旨意,因祢是我的上帝。祢的灵本为善。求祢引我到平坦之地”(诗143:10)。一方面,他们晓得自己的软弱、仇敌的狡猾、邪恶和残暴;另一方面,他们也晓得主的大能和慈爱。他们祈求主光照他们,持续不断地向他们显明当走的路,劝勉他们,激励他们行在其间,以祂的大能扶持他们,统管他们,不要离弃他们,直到他们到达目的地。他们祈求自己得蒙这样的引领。因此,此处所祈求的是不要让他们遇见试探。
主我们的上帝是圣洁的,祂所行的一切也都是圣洁的。“祂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诗111:3)。祂所施行的一切都是公义的:“主上帝,全能者啊,祢的判断义哉,诚哉”(启16:7)。一切不义都远离上帝。在祂毫无不义。若是被试探行恶,并因此而跌倒,我们不可因此而指责上帝:“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试探。因为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雅1:13)。上帝既不用恶试探人,也不行恶。当上帝试炼人时,总是以不可思议的圣洁的方式施行的,目的也是圣洁的,是要在天使和世人面前,由此而显明祂的公义和慈爱,使祂的名得荣耀,天使世人也都是这些事的见证者。

8.上帝的试炼是圣洁的(Trials Sent by God Are of a holy Nature)
 上帝以圣洁的方式试炼恶人和义人。祂试炼恶人:
 (1)当祂的恩赐被人滥用的时候,上帝就予以收回。比如通常的光照、知罪、约束性的影响等。“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撒上16:14)。
 (2)作为公义的审判者,当人不愿意听从祂的话时,上帝就任凭他们自行其是。罪人一无是处,所充满的不过是罪而已,他们所想做的也只是犯罪,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犯罪。“我便任凭他们心里刚硬,随自己的计谋而行”(诗81:12)。
 (3)祂把人交付魔鬼,使魔鬼随意辖制此人:“……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提后2:26)。
 (4)处于上帝审判之下的人,继续犯罪,违背良心,上帝就使他的心刚硬,使他对罪以及对惩罚的惧怕麻木不仁。上帝就把这样的审判临到了法老身上:“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出7:3)。处于这种境况中的人,上帝任凭他随心所欲,落入各样的罪中,直到上帝公义的震怒毁灭他。
 上帝以圣洁的目的和方式试炼祂的儿女。这发生在以下情况:
 (1)上帝使试探者占上风,任凭他们以各种方式攻击祂的子女。试探者或是魔鬼,或是世界,或是老我。上帝就是这样让魔鬼任意待约伯的,当然也有限制(伯1,2),对大卫也是如此(撒下24:1)。
 (2)当主收回祂恩惠的影响和约束性的力量时,教会就哭诉说:“耶和华啊,祢为何使我们走差离开祢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祢呢?”(撒63:17)。上帝的孩子丧失上帝的帮助,就受到仇敌的攻击,假如恩典和灵命都很脆弱,他就实在处于危险之中!
 (3)当上帝允许特定的处境出现,人警醒谨守,却没有站立得稳。假如他的情绪受到刺激,他就偏离对上帝的敬畏、顺服和爱,他就会翻腾不止,并被他自己的肉欲牵引,从一个罪被席卷到下一个罪中,甚至犯下他从前生来就不喜欢的罪。这是何等悲惨的事啊!如果不是上帝再次眷顾他,复兴他,等待他的会是什么结局呢?上帝的儿女必定为这样的情况担心,并在祷告中祈求不让自己遇见这样的试探。

 9.敬虔之人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有什么含义(What Is Implied when the Godly Pray: “Lead Us not into Tempatation”)
 当我们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时,我们并不是祈求避免来自灵命的或身体的十字架的各样试探或试炼,也不是祈求避免我们可能跌倒的各样环境。上帝使祂所有的孩子都会遇见这样的境况,目的就在于由此使他们谦卑下来,并在与仇敌的争战中使他们得到操练,得以成圣。准确地说,这一祈求所求的是:“不要让试探抓住我们,辖制我们;不要从我们收回祢的圣灵,在犯罪的机会出现时,不要任凭我们自行其是。当仇敌攻击我们,试图搅扰我们,像筛麦子一样筛我们时,不要让我们被试探胜过。不要让我们陷在网罗中,使不义在我们身上占上风;不要把我们交付我们自身邪恶的倾向,也不要任凭我们顺服自己心中的邪情私欲。因为若是如此,我们什么事情行不出来呢?然而,若是按祢自己的美意,祢让各样的处境出现,使种种网罗摆在我们的面前,假如世人和魔鬼以阴险、邪恶的计谋俘获我们,惟愿上帝保守我们,使我们不致跌倒,用祢的圣灵来引导我们。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站立得稳,这样,即使我们跌倒了,我们自己的灵魂也不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同时,也不致于使那些敬虔的人感到悲哀,或者使他们跌倒,祢的圣名和真正的敬虔不致受到亵渎。”当初大卫就是这样祈祷的:“求祢保护我的性命,搭救我,使我不至羞愧,因为我投靠祢。愿纯全正直保守我,因为我等候祢”(诗25:20-21);“求祢总不要丢弃我”(诗119:8);“万军的主耶和华啊,求祢叫那等候祢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上帝啊,求祢叫那寻求祢的,不要因我受辱”(诗69:6)。
因此,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一祈求表明:
(1)认识并承认我们自己内心的罪恶,以及我们在抵挡试探方面的软弱;
(2)憎恨、厌恶罪,担心自己犯罪;
(3)渴慕与上帝相交,而犯罪则使这种相交受到影响,同时也使这种相交变得阴晦不明;渴慕上帝的名受到尊崇,渴慕敬虔之名,渴慕使敬虔之人喜乐;
(4)相信上帝眷顾祂的子民,相信上帝是全能的,能够赐给他们力量,胜过仇敌各样的攻击;相信上帝的慈爱,祂愿意如此行,也相信上帝的信实,祂必如此行,因为祂应许垂听并回应他们的祈祷。

10.祈求的第二部分:救我们脱离凶恶(The Second Part of the Peti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我们已经探讨了这一祈求的第一部分――不叫我们遇见凶恶,现在我们考虑第二部分--救我们脱离凶恶。第一部分关乎未来,而第二部分则关乎现在。这一祈求的两个部分是以表示对照的词“但是”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显然不同,当然,后者是与前者有联系的。这两个部分既有不同之处,也有一定的联系,这是根据对“凶恶”(evil,)这个词的解释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如何理解这个词。有时“凶恶”(ponerose)是指魔鬼:“……那恶者就来……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太13:19,38)。圣经上有时也说这个世界是恶的:“这罪恶的世代”(加1:4),俯伏在罪恶之中,也就是说,是完全邪恶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圣经上也说人心是恶的:“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来3:12)。这一邪恶的心中充满的是邪恶:“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12:35)。在属血气的人心中只有恶:“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有时也说罪是恶的:“恶要厌恶”(罗12:9)。因为魔鬼、世界、人心和罪这四者被称为是恶的,所以我们当理解此处所说的“凶恶”到底是指谁,或者是什么内容。

11.对“凶恶”一词的界定(The Word “Evil” Defined)
祈求者是上帝的孩子,他称上帝为父,极其渴慕上帝的名被尊为圣,上帝的国度兴盛、发展,上帝的旨意被人遵行。最后,他祈求上帝供应他自己和一切义人身体方面的需要,使他们不至于因为贫穷而使恶人亵渎上帝,使他们自身也被种种顾虑压倒。他祈求使他继续处于和平与和好的状态。目的就在于使他们在上帝和世人面前都可高高兴兴、坦然无惧地奔走他们的路程。另外,不要使他们遭遇网罗或绊脚石,使他们被网陷或跌倒。为此,他祈求上帝把他们从妨碍他们敬虔度日的一切拦阻中救拔出来。此处所说的“凶恶”主要就是指这些内容。因此,一定不要把此处的“凶恶”一词界定为主要是指魔鬼,假如这样理解,这一祈求的两个部分就几乎是一样的内容了。必须把此处的“凶恶”一词理解为主要是指我们的罪性,是指那些非常容易困扰我们的罪,指我们肢体中的罪律,以及它所显明出来的罪。这样,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和联系就都是清楚的。只要罪仍然在人心中有权势,哪怕是微小的试探也会使人跌倒;但是,随着上帝的形像在人身上逐渐恢复,基督在人心中更加成形,心灵在渴慕、生命和圣洁上不断长进,人就会更加在试探中站立得稳。另外,假如人丝毫不遭遇任何试探,同时又继续滞留在自己的邪情私欲之中,这对人有什么益处呢?祈求者恨恶罪这个怪物,无法容忍,所以祈求上帝拯救自己脱离罪。希腊语“救”(rusai)重点更清楚。在希腊文中有好几个词表达拯救的意思,而此处所用的词的意思是“拔出”,或“通过拔出而拯救”。一定要把罪拔出:“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挖出来丢掉。”(太18:9);“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西2:11)。(此处有拔出的意思,尽管用词不同。)我们如此祈求:“救我们脱离心中各样的邪情私欲,及其各种罪恶的彰显。”此处虽然有个冠词,但并不矛盾:tou ponerou――仿佛是指一个人,因此似乎是指魔鬼。因为这一冠词也用在“罪”这个词上:“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我们认为此处的冠词是中性的,而不是阳性的,因此,“凶恶”一词既包括罪,也包括一切邪恶的东西。所以,这一祈求的意思就是:将来保守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屈服于试探的引诱,从而跌倒。更深一步,救我们脱离目前心中的邪情私欲,脱离由此发出的各样罪。

12.未归正的人不能以此祷告祈求(An Unconverted Person Is not Able to Pray this Petition)
 未归正的人无法做出任何一个祈求,因为他对这些祈求都没有任何渴慕,同样,他也无法以此祷告祈求。未归正之人极其明白,他不仅不渴慕这一祈求中所包含的事项,而且他还一心一意在罪中生活,并以此为乐,所以,显而易见,他是不能如此祈求的。他不仅不会如此祈求,还用各种名缰利索把不义捆在自己的身上。他绝不害怕自己落进试探之中,他甚至故意寻求试探,满怀热情地自陷其中,因为犯罪就是他的赏心乐事,只要不给他带来伤害就好。如果这样的人向上帝说“不叫我们……”等等,这纯粹是在无所不知的上帝面前撒谎,是嘲笑上帝。因为假如他说出真心话来,他就会这样说:“多多赐给我犯罪的机会吧,让我既开心,又得好处,这样的罪就是我所喜乐的。”这样的人不当再向上帝祷告这样的祈求,以免他试探上帝。他当做的或是不祷告,自取灭亡,或是认罪悔改,然后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3.敬虔之人并不总是有如此祈求的心境(The Godly Are not Always in a Frame to Pray this Petition)
 一个敬虔之人也不是始终有做出如此祈求的心境。要达到这样的坦然无惧之心,在想祷告之前,他必须经常恢复自己的镇静之心,改正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他祷告这一祈求之前,他必须特别转向自己的内心,省察自己的心是不是依恋特定的罪,目前是不是仍然有一种罪捆绑他,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勇敢地抵挡,使自己停止犯罪,努力抵制。假如有人处于这种状况之中,他就不能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因为他的心定他有罪。因此,我们必须全力抵挡罪,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罪,更包括折磨我们最厉害的具体的罪。尽管我们自身没有力量抵挡罪,而且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经历,可以得出结论说,我们仍然会再次陷入同样的罪中,除非我们从上面得到力量,但抵挡罪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我们就能够向上帝祈求帮助,向祂祷告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4.必须迫切地为这一祈求祷告(This Petition Must Be Prayed in all Earnestness)
 我们应当极其迫切地为这一祈求祷告,原因如下:
 (1)假如我们不具有这种心态,与这些事情无份,我们甚至不能为其他各项祈求祷告,更不用说行出来了。然而,一旦得到我们此处所祈求的,我们就会能从事各种事情。主祷文中的第一个祈求是万有的惟一目标,正是从这一祈求所生发的心态,也是我们要实现这一目的所必须努力达到的。而且,要使各项蒙恩之道发挥效用,真正得益,这一祈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2)另外,罪是何等地可怕啊!它违背了主所加给人的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人自己也乐意承认的。犯罪就是不顺服至尊的主,藐视祂那令人敬畏的本性,在祂面前,在祂注视之下如此行。我们犯罪时,不愿意在人面前犯,即使在小孩面前也不愿意犯。罪是对上帝的彻底藐视,我们既不在乎祂的愤怒,也不介意祂的审判。在一切所能想象的事情中,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担忧的吗?
 (3)罪扭曲人的灵魂,使其成为可鄙、可恨、可憎恶的,甚至远远胜过我们所能设想或表达的程度。
 (4)罪产生何等的忧伤啊!上帝掩面不顾,任凭人自行其是。由于丧失了自由,他宝贵的灵魂日夜不得安宁,充满了不安、担心、焦虑和烦躁。
 (5)一个罪引发另外一个罪,如此罪生罪,何时才会终止犯罪呢?
 (6)犯罪绝不仅仅在于一时错误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还会伤害人的灵命本身。犯罪使得人的灵命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适合过敬虔的生活,越来越不适合转离罪。信徒啊,这些你自己都知道。难道你不当害怕犯罪,为罪忧虑吗?既然你晓得自己本身无能为力,难道这不当使你向上帝恳求:“拯救我脱离凶恶!拯救我;洗净我;使我圣洁,使我圣洁吧,因为我必须圣洁,正如祢是圣洁的”吗?

 15.向试探的权势屈服所带来的苦楚(The Bitterness of Succubing to the Power of Temptation)
 对于一个敬虔之人而言,向试探的权势屈服,乃是最痛苦的事。敬虔之人虽有力量,但也很微小,当他向邪情私欲屈服称臣,比平常所行的更听任自己犯罪时,他在行事的时候就缺乏思考,粗心大意,并且卑鄙龌龊,他的心境使他容易受到试探的引诱。当上帝允许试探者攻击这样的人,利用他自己的邪恶、狡猾、诡计和伎俩;当有机会到来,使这样的人发怒、骄傲、不义、不洁,因为害怕、私欲或其他原因而否定自己的信仰时;当上帝离开他,撇弃他,使他自行其是,他的邪情私欲就会活跃起来,变得非常猛烈,使他像旋风中的尘土一样抖动。这是无法抵挡的,因为不管是理性,还是判断力,都说不上话;他被自己熊熊燃烧的情欲所控制。即使灵命在某种程度上显明出来,即使有人建议他不要这样行,他仍然会我行我素,仿佛丧失了理智一样。奔驰的烈马是无法拉回的。在这种情形下,还有什么不陷入的事吗?他所陷入的事可能是他一辈子都不想陷入的,甚至是他自己所憎恶的。
 当人由于受试探而跌倒时,往往不是跌倒一次。即使他想约束自己,重新恢复原先的敏锐,他也无力去行。上帝隐藏了,试探重新临到,情欲再次激发,他又被试探所胜,知道上帝再次眷顾他,更新他,把他拉出来。然而,即使被拉回来,以前那种心灵的温柔,内心的平安,与上帝的交通,身上所发出的圣洁的光辉,都仍然远离他。每日里悲伤、眼泪、愁烦、祷告、挣扎,苦苦地跟随主,仍然跌跌绊绊。谁不害怕这种情况呢?因此,当不断地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6.这一祈求的动机(The Motivation for this Petition)
 之所以如此祈求,乃是发自内心对罪的恨恶,源于自己不能站立得稳的经历,出乎对纯洁无暇的生活的渴慕。如果我们的祈求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也必定会使我们在这种境况中努力持守。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即使试探临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他们的心是完全的,除了渴慕继续与上帝联合并交通外别无所求。世界以及世上一切看来赏心悦目的东西,都必须从心中摈除,惟独主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且必须以主为我们喜乐、爱慕、惧怕的对象。尽管我们不能根据我们自己的心愿完全施行出来,但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持守这样的选择、意向和操练。如果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地这样行,我们所作的一切都不会进步;而且我们会很容易就受到各样试探的伤害,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使我们跌倒。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对上帝是完全的,如果我们始终行在上帝的面前,我们就会不断得到坚固,能够抵挡各样的试探。“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壹5:18)。

 17.必须把祈祷与行为二者结合起来(Pray and Work Must also Be Combined)
 祈祷与行为二者必须结合在一起;基督徒渴慕去行他所祈祷的,并且竭尽全力。他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然后他也约束自己,绝不把自己带进各样的试探之中。在以下情况下,我们是自己把自己带进试探中:
 (1)不逃离经常使我们跌倒的环境,而是故意找寻这样的环境,或是在这样的环境出现时有意识地让步,尽管我们既不需要这样行,也没有责任这样行。对某些人来说,与特定的人在一起是有害的,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则是各式各样的宴会,或是在使用通常的蒙恩之道的时候,或是在个人独处的场合。我们必须逃离这些可以避免的场合,否则我们就把自己带进试探之中。假如我们是处在上帝的诫命所吩咐的责任之下,无法回避经常使我们跌倒的那些场合,就必须殷勤保守我们的心灵。方法就是约束我们的舌头,对特定的事项让步,为上帝的真道坚定不移,用真诚和谨守来武装自己。如果我们这样行,试探对我们就不会有多大的力量。
 (2)我们在运用合法的通常的东西时,次数太频繁,又不加思考。
 (3)我们心中拥有虚浮的思想,而且在这些虚浮的思想中发现乐趣,即使它们属于自然的事物。
 (4)犯罪之后,没有立即站起来,因为粗心、沮丧、不信、排斥自己的灵命状态,或在罪中寻欢作乐,就裹足不前,从而使罪不断增强。
 (5)反复揣摩涌入脑海的念头,不管这念头是与我们所喜欢的罪有关,是与上帝和神圣之事相悖的思想,还是可怕的哀叹。假如我们对于这样的意念执着不放,就会因此而丧失美好的灵命心境,而在邪恶的灵命心境中,我们就会容易受到试探的诱惑。对于这些方面,基督徒都必须清醒谨守,操练信心,努力“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彼前5:8-9)。
 
 18.小心受试探(Guarding Against Temptation)
 你愿意受到保护,免受试探的引诱吗?
首先,当注意你的心,留意从你心中所发出的思想:“你要切切保守你心”(箴4:23)。
 第二,注意你眼睛所看的:“我与眼睛立约”(伯31:1),并且祷告:“求祢叫我转眼不看虚假”(诗119:37)。
 第三,塞耳不听虚浮的话,不听背后说人的言词:“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林前15:33);“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传7:21)。
 第四,注意你的舌头,小心把守:“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回环勒住我的口”(诗39:1)。也当祷告:“耶和华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诗141:3)。如果你不留意你的心和外部的感官,你就会不断向试探投降。但是,如果你保守自己,谨慎前行,并祷告、努力,你就会坦然前行,胜过仇敌,承受生命的冠冕。

 19.主祷文的结语(The Concolusion of the Lord’s Prayer)
 主祷文的第三部分就是结语:“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阿们!”教皇派人士和其他一些人忽视主祷文的结语部分,并为之争议不休。但是,圣经本身,以及初期教会和后来教会的实践,以及圣经中其他经文所表达的类似的意思,都当足以使他们确信,也证实我们的应用是正确的。
 (1)我们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祈求者之所以坦然祈求的根基,也是他所依赖的基础;因为他的天父上帝统管万有,祂是无所不能的,能够把他所渴慕的一切都赐给他,并且上帝在其存有上是荣耀的、大而可畏的,而祈求者的目标就是尊崇祂。
 (2)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促使我们祷告的动机。在圣经所记载的祷告中,经常见到用动机来激发祈求者祷告,并使他的欲求合乎上帝的心意。他如此祈求上帝赐给他所渴慕的,因为祂是万有的主宰,能够以祂自己的全能行作万事,而祈求者得到所祈求的一切会使祂的名得荣耀,惟独祂是配得荣耀的。或者:“我们已经为教会这恩典的国度祈求了;教会是属祢的,祢愿意得荣耀。因此,垂听我们的祷告。”
 (3)也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与最后祈求相关的一个迫切的恳求,是最后祈求的延伸。在主祷文最后的祈求中,我们祈求上帝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祂对试探者和受试探的都有至上的权柄。因此,祂能够以祂的无所不能托住那受试探的人,赐给他坚定和圣洁的心。当然,不要把这一结语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祈求,这一结语适用于整个主祷文的祈祷。
 国度是祢的。这是上帝的威严(exousia),祂对万有的权柄与统治,一切都直接处于祂的掌管之下。大卫王极其优美地表达了这一点:“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国度也是祢的,并且祢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丰富尊荣都从祢而来,祢也治理万物。在祢手里有大能大力”(代上29:11-12)。不管是对权柄、恩典的国度,还是荣耀的国度,上帝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柄。
 “……权柄(dunamis)。”上帝不仅对万物都有合法的权柄,祂也有能力掌管属祂的一切,保护祂自己的子民,赐给他们所渴慕的,惩罚仇敌,成就祂所欲的一切。“我是全能的上帝”(创17:1)。义人承认:“然而,我们的上帝在天上。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诗115:3);“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荣耀。”上帝自身就是荣耀、威严的,即使没有天地万物,祂仍然如此。上帝的荣耀显明在祂一切的工作上,既在自然的工作上,也在恩典的工作上。天上和得荣的义人见证上帝的荣耀,完全致力于赞美祂,荣耀祂。然而,按祂自己的美意,上帝也希望祂在地上得荣耀。未归正的人既不晓得上帝的荣耀,也不愿意见证、赞美、尊崇祂。但是,上帝已经创造了属祂自己的人,目的就在于使他们赞美祂;祂把他们从黑暗的权势下拯救出来,使他们可以赞美祂。在他们的一切作为中,他们所考虑的都是上帝的荣耀;这是他们首要的喜乐:“我要天天称颂祢,也要永永远远赞美祢的名。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这代要对那代颂赞祢的作为,也要传扬祢的大能。我要默念祢威严的尊荣,和祢奇妙的作为”(诗145:2-5)。
 祈求者说:“国度是属祢的;祢配得万有都荣耀祢。”既然祈求者心中所想的就是如此,他们就这样祈求,盼望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
“……直到永远。”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主的,从永远到永远;祂既不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祂始终是一样的:总是荣耀的,总是全能的,总是威严的。从亚当到基督再来施行审判,一代又一代,地上的信徒都在宣告:“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20.“阿们”的意思(The Meaning of the Word “Amen”)
 “……阿们。”这个单词属于希伯来语,意思是“真实的”。有时单用,有时重复使用:阿们,阿们。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加上其他词语:阿们,哈利路亚;阿们,主啊;阿们,主如此行。
(1)有时表示认可,放在已经说过的话的后面。“百姓都要答应说,阿们”(申27:15);“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尼8:6)。这种认可表明我们明白所说的事,并且我们也希望这事成就。“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林前14:16)。
 (2)有时表达对一件事的强烈的渴慕,渴慕它如此成全。“我好坚定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我就回答说,耶和华啊,阿们”(耶11:5)。
 (3)有时表明可靠性、确定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信靠。“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实在”原文作“阿们”)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林后1:20)。
 有信心的祈求者用悟性和心灵祈求了一切,就承认上帝的应许的可靠和确定,承认祂必垂听祷告,特别是这一祷告:“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祂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祂的无不得着”(约壹5:14-15)。祈求者已经用他的心灵祈求,晓得他所祈求的事合乎上帝的旨意,相信上帝的慈爱、全能和信实,期望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把他自己交托主所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度),而且满心渴望地说:“阿们,诚愿如此;必将成全。”“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祢来”(启22:20)。

View:15350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