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编者按
繁體中文 
View:6647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二册编者按


本册包括“教会论”和“救恩论”。教会是上帝所特别拣选的器皿,上帝历代以来所隐藏的奥秘就是要藉着祂所设立的教会显明出来:“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这是照上帝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里所定的旨意”(弗3:10-11)。至于救恩的重要性更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使徒约翰总结说:“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相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1)。上帝藉着祂的教会传讲救恩之道,上帝的儿女藉着聆听救恩之道归入教会――上帝的家。教会论与救恩论连在一起论述,可谓是珠联璧合。

一.教会论
教会论是中国教会的弱项。许多基督徒在不知不觉中仍然受世上盛行的个人主义的影响,认为只要自己归信耶稣基督就足够了,是否有教会生活,是在真教会还是在假教会中聚会,都无所谓;同时,在几千年个人专制和国家极权主义的影响下,不管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组织的教会一直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严格监控和操纵。因此,正确地认识教会论,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基督徒而言,更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布雷克在“基督论”之后立即开始“教会论”,他打破了改革宗系统神学的传统次序――上帝论、人论、基督论、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这一传统顺序在《比历时信条》中也可以看到。为什么布雷克把教会论放在救恩论之前呢?因为布雷克所崇尚的圣约神学使他首先注重教会这一圣约性的群体。圣父的拣选、圣子的救赎、圣灵的更新,目的就在于在地上建立一群属于上帝的子民,正如使徒彼得所言:“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同时,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再洗礼派运动所倡导的那种个人主义式的神学也开始破坏教会有组织的整体性的见证,使得教会在很多地方分崩离析,成为各种异端吞噬,各种世俗组织压迫的对象。但是,上帝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个体性灵魂的得救,而是要呼召、建造、保守一个圣洁的团体,为祂的爱子基督预备一个新娘。这团体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教会,基督不仅是个人的救主,更是教会的救主。“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22-23)。另外,在上帝的眼中,教会整体的福益远远胜过教会成员个人的福益,这是现代社会中受个人主义酸雨腐蚀,一味强调个人得救、得福的基督徒很难想象的。“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祂爱锡安的门,胜过爱雅各一切的住处。上帝的城啊,有荣耀的事乃指着祢说的”(诗87:1-3)。因此,布雷克在阐明圣灵在个体性的罪人心中的工作之前,首先强调圣灵在教会中团体性的运行。
布雷克在界定教会的时候,特别强调教会的整体性:

单独一个人并不能组成教会或聚会。教会被称为一个家,“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 2:5);是一群,“……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 10:16);是一个身体,“……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祂的身体”(弗 1:22-23);是一个国度,“但你们是……圣洁的国度”(彼前 2:9);是一个国,“……那召你们进祂国的”(帖前 2:12)。然而,一块石头并不能组成一个宫殿,一只羊也不会成为一个羊群,一个肢体也不是一个身体,一个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国度。(24章3节)

布雷克强调教会的存在有两大目的:

  教会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教会就是天国,上帝的子民有上帝为他们的父,有主耶稣基督为他们的王,当上帝的子民生活在爱里,敬畏上帝的时候,上帝的荣耀就会被人看到。当他们把祂视为自己的主而顺服祂,把祂作为全能者和可信者而信靠祂,不管是在彼此之间,还是对待他人,都敬虔度日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当这些人称呼主名,却不依此而行的时候,主的名就受到了亵渎。主的旨意是要祂的名因着祂国度的降临而得到荣耀(太6:9-10)。……教会存在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选民的救赎。教会的作用如同母亲(加 4:26),在她里面有上帝的圣言这永不朽坏的种子(彼前 1:23)。她必会果实累累,使众多的灵魂得以归正,“论到锡安,必说: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其中”(诗 87:5)。通过宣讲上帝的圣言,主必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徒 2:47)。(24章18节)

从布雷克对教会之概念和使命的界定来看,需要我们重视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度的强调,而是对敬虔的强调,三是乐观的态度,这些都是目前中国教会所急需的。
另外,在教会论中,布雷克详细地谈及教会的治理、教会圣职人员的设立和职分。

没有次序,任何一个国家、团体、家庭或社团都不会存在。对于教会而言也是如此。上帝是有次序的上帝,祂的旨意是要万事万物都可靠有序地运作。主耶稣是教会惟一而且全备的元首,祂是教会惟一的主、惟一的师傅、惟一的新郎、惟一的中保、惟一的根基。主耶稣是真正的上帝,祂不需要人的帮助来聚集和治理祂的教会。然而,主通常藉着中介来管理和引导万事,以此显明祂的智慧和良善,所以主耶稣也是藉着人在祂的教会里做各样事工。为了这一目的,祂设立牧者、教师、长老、审议会、牧师等,使他们事奉祂的教会。(27章)

二.救恩论
就本书的内容而言,从第二册30章至第四册99章,布雷克用了70章的篇幅,占全书103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内容来直接考察“救恩论”,可见“救恩论”在本书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考察每章的应用部分就会发现,布雷克也是从救恩的角度来考察“上帝论”、“人论”和“基督论”的。“上帝论”阐明我们最终当信靠的对象,“人论”阐明罪人对救恩的需要,而“基督论”则阐明救赎的独一中保。因此,本书的主题就是罪人如何在心灵中经历上帝的救恩,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活出上帝的救恩。
当然,布雷克从称义和成圣两大角度来阐明救恩的全部内容。从这两大部分的比例来看,“称义”部分占14章(30章至43章),“成圣”部分占56章(44章至99章),可见在“救恩论”中,布雷克又把重点放在了“成圣”部分。这对今日教会中那种只讲得救,不讲圣洁;只讲因信称义,不讲分别为圣;只讲医治兴盛,不讲背十字架的廉价恩典、廉价福音而言,当是击一猛掌!
为了使篇目更加清晰,我们仅仅把“救恩论”局限在“称义”这一部分,并且把“成圣”部分划分为“律法论”、“美德论”、“祷告论”、“灵修论”四卷。大家阅读的时候,既要分卷查考,同时也当联系在一起,放在“救恩论”这个大框架内。
在本册“救恩论”部分,请大家特别注意34章――称义,这一章是本书最长的一章,中文字数大概有六万多字,几乎可以成为一本独立的专论,这说明当初宗教改革者对“因信称义”这一教义的重视。布雷克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

称义论是基督教的灵魂,也是一切真安慰和成圣的源头。谁在这个教义上犯错误,就必走向永远的灭亡。因此,魔鬼一直竭尽全力否认、歪曲、混淆在这一章中所要阐述的真理,若是不能成功,牠就想法拦阻人们活出有关这些真理的教导。当新的错谬出现时,即或它们在开始时与称义没有任何关系,终究逐渐会影响到这个教义。所以,我们必须尽力正确地理解、捍卫、默想这个教义。(34章)

因信称义的教义是福音的核心,也是理解布雷克神学的枢纽。在今日中国教会中,一些御用的所谓的基督教神学家鼓吹“因爱称义”的教义。在西方福音派教会中,也有人开始偷梁换柱,要把“因信称义”的“信”(faith)换为主体的“信实”(faithfulness)。这种所谓的“从新的角度看保罗”(the New Perspectives on Paul) 无非是“信心加行为等于称义”即“混合称义论”这种异端思想的死灰复燃。可见“宗教改革”并不仅仅是欧洲的事,也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当认识、相信并捍卫因信称义的真道,抵挡魔鬼以各种形式所释放的毒酵。
在详细考察称义论之后,布雷克在35章至37章说明了称义的果子――“得儿子的名分”、“属灵的平安”、“属灵的喜乐”。最后考察了圣礼。当初宗教改革的一大主体就是圣礼,可惜在今日教会中,圣礼往往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布雷克用了整整四章,翻译为中文十万多字的内容,讲明圣礼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当今许多稀里糊涂、不求甚解的基督徒,应当为自己在圣礼方面的无知和怠慢感到羞愧。求主怜悯,使我们能够在圣礼的施行和领受上不断归回圣经!
谈及圣礼,当然要谈及上帝的应许。因此,布雷克第42章考察了“与应许相关的信心生活”,鼓励我们要不断操练自己的信心。最后一章是,原文题目比较长――“对敬虔主义、寂静主义以及一切以类似方式伪称属灵、偏向属血气的无圣灵的灵修之人的警告性劝勉”,因为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德国流行的,影响荷兰教会的所谓的敬虔主义,所以我们就简化为“对敬虔主义者等假属灵的警告性劝勉”。有真敬虔,就有假敬虔;有真属灵,就有假属灵。魔鬼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高手,牠的诡计之一就是用那些近似“属灵”、“敬虔”的东西蒙蔽还没有归正的人,同时也欺骗那些已经归正,但对真理并不清楚的人。布雷克一针见血地指出:

作为对敬虔主义者的警告,我们把以上所讲的一切总结如下:有属血气的和属圣灵的敬虔,属血气和属圣灵的舍己,属血气的归属造物主和保守者上帝以及属圣灵的归属在基督里和好的父上帝,属血气和属圣灵的爱上帝、爱人,以及属血气和属圣灵的沉思和得见上帝。这是问题的关键;一切都有赖于此,而且得救或定罪也取决于此。我们在属血气的和属圣灵的之间做了尽可能清楚的区分,希望每一个认为救恩很宝贵的人,都能够晓得这一区分,拒绝属血气的,操练属圣灵的,不立刻就接受任何有属灵外表的东西。(43章 12节)

近现代以来,中国教会也一直深受所谓的“敬虔主义”的影响,盖恩夫人、劳伦斯等天主教内也不受欢迎的神秘主义者,却在基督教教会被人推崇,大肆泛滥。这些所谓的“属灵人”既不注重教会的次序,家庭的建造,也不关注社会的成圣,很少仰望基督完全的救赎,整天强调自己“内室的体验”、“内在的道路”、“隐秘的吗哪”,使基督教成为神秘兮兮,只有某些灵修大师才能把捉的神秘主义宗教。本书的中译本之所以定名为“灵修系统神学”,目的之一就是用合乎圣经,注重生命与使命、教义与生活、个人重生与社会实践、内在经历与外在行为、福音使命与文化使命平衡的改革宗灵修学,取代种种“属血气、无圣灵”的所谓的灵命操练。
本册“教会论”部分由笔者翻译,刘伦纳弟兄校对;“救恩论”部分由刘伦纳弟兄翻译,陈凤姊妹初校,笔者最终校对定稿。我妻子朱素云女士两次通读译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正意见。译稿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教会内外贤达不吝赐教斧正。惟愿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洁净、遮蔽、使用这一卑微的奉献,使主的圣名得荣耀,祂的圣徒得造就。“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祂所喜悦的人”(路2:14)。
 王志勇
二零零五年十月六日
于美国大溪城威斯敏斯德书斋

 

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

第四卷 教会论

原著:布雷克  翻译:王志勇

 

View:6647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