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教会论---第二十四章教会的界定
繁體中文 
View:12360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二十四章教会的界定


我们已经简单地向你介绍了恩典之约的性质,现在要更加广泛地讨论其中的三个主题:1)恩约的中保;2)恩约的参与者,他们构成了教会;3)主耶稣引领恩约的参与者得荣的方式,这荣耀就是主使那些参与者所享有的恩惠。我们已经在十七到二十三章中探讨过第一个主题,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个主题,也就是恩约的参与者。当把他们放在一起考虑时,就称他们为教会(the church)或会众(the congregation)。

1.从上帝的圣言认识教会(The Church: Known from the Word of God)
首先,有必要清楚地阐明教会在本质上到底是什么,这样人人都可知道他当加入什么样的教会。那些属于真教会的人当高兴欢喜,欢呼说“基督在这里!”因为基督只与真教会同在。只有在那里,基督才通过圣灵使人归正,得安慰,并分别为圣。“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祝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 133:3)。
所以,我们一定要考察上帝的圣言,分辨到底哪个堂会构成教会。我重申,当考察上帝的圣言。尽管上帝把祂的圣言交托给教会,由教会予以保存、保护并宣讲(罗 3:2),因此教会被称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但上帝圣言的真实性却不是由教会决定的。但是,真教会是藉着上帝的圣言而识别的,因她“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 2:20)。圣经也教导说,在准许一个人参加圣礼,也就是准许他加入教会共同体之前,必须首先对他加以教导。以下的经文证实了这一点:“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 28:19);“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徒 2:41);“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太监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徒 8:35-36)。
既然有许多教会称自己是“基督教会”(the Christian church),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查考上帝的圣言,以便查明哪个教会是真教会,哪些堂会坚持真理。因此,那些通过阅读、聆听、听道而迫切地查考上帝的圣言,坚持不懈,谦卑诚恳地祈求上帝带领自己明白真道的人,主必会带领他们进入真教会。如果他已经在真教会里,也可以期望上帝赐给他确实在真教会中的确信,使他满心喜乐。
其次,“教会”这个词在英文钦定本圣经中共出现过七十七次。英文的church一词是希腊文kuriake的音译,当然根据允许而有所简化。“教会”的意思就是“属于主的人”。因此,在希腊文圣经中,我们会在“主的晚餐”(林前 11:20)这一短语中见到kuriako一词,在“主的日子”这一短语中见到kuriake一词。对于主的教会,也就是会众而言,也是如此。
“会众”(congregation)一词在旧约圣经中常用,而“教会”(church)一词则在新约圣经中常用,这两个词在圣经原文中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例如qahal。“在圣者的会(edal)中,要称赞祢的诚实”(诗 89:5);“……他们的会众(ekklesia)坚立在我面前”(耶 30:20);“……你们聚会的时候”(林前 11:18)。
希腊文synagoge不译为“会众”,而是译为“聚会”(gathering)。它有时指会众聚会的场所,有时指聚集在那里的会众本身,不管他们是基督徒,还是犹太教徒。“若有人进入你们的会堂”(雅 2:2),等等。这些词原意是指被召聚的人有秩序地聚会,与此相对的就是无秩序的一群人。我们用“会众”或“教会”是指由蒙召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组成的团契,他们的头就是基督。
当我们探讨这一主题时,“教会”既不是指会众聚会聆听上帝的圣言、举行圣礼的场所,也不是指教会的众长老或是教会的代表。比如在《马太福音》18章17节谈及“告诉教会”,此处所指的就是后者。我们在此处所言的“教会”是指会众。
我们希望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说,基督教会不是两个,也不是三个,而是只有一个。而这一教会正是我们要一起考察的。
这个教会是由所有蒙拣选的人组成的,他们从世界的起初就被呼召,在历史中被分别出来,直到世界的末了。他们是基督特别的子民(多 2:14)。“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来 12:23);“……基督也爱教会,为教会舍命”(弗 2:25)。这会众有一部分在天上,被称为“得胜的教会”(the church triumphant),《启示录》7章9至16节所提及的就是这一教会。但是,此处我们所讨论的并不是得胜的教会。这一教会还有一部分在地上,称为“争战的教会”(the church militant)。这一争战的教会就是我们在这一章中要考察的主题。我们可以把这一教会视为一个整体,分散在全世界,也可以把这一教会视为众多个体性的堂会,分布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村庄。比如,我们可以说英格兰教会,荷兰教会,也可以说鹿特丹教会。

2.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的分别(Clarification of the Invisible/Visible Church Distinction)
在地上处于争战状态的这一教会,有时在其公开聚会、信仰告白和圣洁生活中更加公开地显明出来。因此,她被称为“有形的教会”。其他时候,当谬误盛行,不敬虔猖獗,教会遭受迫害时,在世人的眼中,她就更加隐而不见。此时,她就被称为是“无形的教会”(启 12:14)。
可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争战的教会,一是从其内在的属灵的方面,一是从其公共聚集的方面。教会内在的属灵的方面包括信心、与基督奥秘的联合和灵魂属灵的生命,这些都是无形的,肉眼看不见的。
在教会兴盛的时候,会众聚集聆听上帝的圣言,施行各样的圣礼。这些聚集是公开的,是有形的。因此,就某些方面而言,教会是有形的,就另外一些方面而言,教会是无形的。但是,我们不可把教会本身一分为二:一是有形的教会,一是无形的教会。就一个人而言,他的灵魂、意志、悟性和感情是无形的,但他的身体和活动则是有形的,但他仍然是同一个人。我们不能把一个人一分为二,分为一个有形的人和一个无形的人,同样,我们也不能这样把教会分为一个是有形的教会,一个是无形的教会,因为那样一来,仿佛就有两个教会,每个教会都是一个不同的教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就教会会员而言,我们也不可把教会分为一个是有形的教会,一个是无形的教会,仿佛两者的会员并不相同一样。假如这样划分的话,就会在思想上把那些真正蒙召归正的人与教会中的其他人分开,组成无形的教会,而把那些只在外部呼召、历史性的信心、真道的告白、圣礼的外部运用等方面相同的人划分出来,组成有形的教会。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意见,使人对教会产生许多错误的想法和表达。假如如此划分,当一个讲话的人或写作的人谈及教会时,别人就会疑虑重重,这到底是指所谓的无形教会呢,还是指有形教会呢。
 我们认为不可以这种方式把教会分为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首先,我没有发现在圣经中以这种含义来使用的“有形”与“无形”教会这样的词汇,另外我也见不到对于这种分别的描述。
其次,这种区别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定上――仿佛未归正的人也是教会真正的成员,在外部的有形的聚会中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有权使用圣礼,这是我们在以下的讲述中明确否定的。既然未归正的人并不是教会的成员,即使是指有形的教会,那么前面的这种划分就不具备必然的相关性了。
第三,从这种划分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有两个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教会存在。从属灵的角度来看,真信徒与基督,以及彼此之间,有着真正的、属灵的、信心上的联合,他们由此而组成教会。假如未归正的人和归正的人一同组成教会,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必会导致本质上不同的一个教会出现,也就是不同本质的成员组成一个身体、一个教会,虽然未归正者在灵命上并没有与基督和信徒联合。如果有两种不同的本质出现,就必定也会有两种不同的身体和教会,但我们认为教会只有一个。
第四,假如真有一个有形的教会和一个无形的教会,一个是由真正的信徒组成(源于属灵的联合),一个是由归正者与未归正者通过外在的联合组成,那么信徒就会同时属于两个教会,既属于无形教会,也属于有形教会。这样,他们就会处于一个有救恩的应许的教会中,同时又处于一个没有救恩的应许的教会中。这样的主张就等于是说有两个教会同时存在,是荒谬的。

异议#1:有两种呼召,一种是内在的呼召,一种是外在的呼召。也有两种信心,一是得救的信心,一是历史性的或暂时性的信心。圣洁也有两种:一是外在的圣洁,一是真理上的圣洁。对恩惠的参与也有两种:一是外在的参与,一是内在的参与。因此,教会也是如此,一是外在的教会,一是内在的教会。
回答:(1)如果主张一个教会由来自另外一个教会的不同的成员组成,那么他所说的就不是同一个教会有两个方面。他所说的就是有两个本质不同的教会,组成教会的成员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与教会联合的方式也有两种。
(2)其实,外在的关系既不会使一个人成为教会真正的成员,也不会组成一个外在的教会,正如与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外在的关系并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成员或合伙人一样。同时,这种外在的关系也不会使人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公司或企业。
(3)与教会有外在的关系不能使未归正的人有权参与教会的圣礼,因此未归正者和归正者合在一起也不会组成一个外在的教会。除非教会中的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参与圣礼,否则就不存在基督的真教会。
(4)如果一个人认为外在与内在教会之间的不同只是从两个角度来看同一个教会,并不认为有两种成员关系,这恰恰证实了我们的主张:根据成员与关系来划分外在教会与内在教会并不是一种好的主张。只有一个教会,惟独由真信徒组成,我们既可以根据其内在的灵命状况来看这个教会,也可以她在这个世界上外在的表现来判断。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
从以上所言,很清楚就能看到我们在本书中对教会的主张:我们所说的教会惟独由真信徒组成,这一教会在地上与仇敌争战,为真道争战,有的时候在人看来比较显明,有的时候就比较暗淡。就其内在的属灵背景而言,教会是无形的;但就其公开的聚会和成员而言,教会则是有形的。
现在我们步入正题,首先描述教会到底是什么,然后解释组成教会的各个成分。

3.教会的界定(The Church Defined)
教会是神圣、大公、基督徒的聚会,惟独由真信徒组成,他们是通过上帝的圣言而被圣灵呼召,从世界分别出来,与他们的元首联合,彼此之间也有属灵的联合,从而成为一个属灵的身体。通过真诚地认信基督及其真理,与他们以及基督的仇敌争战,在他们元首耶稣基督的吩咐下用属灵的武器战斗,使上帝得荣耀,自己得救赎,教会就这样显明出来。
首先,教会是一个聚会。单独一个人并不能组成教会或聚会。教会被称为一个家,“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 2:5);是一群,“……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 10:16);是一个身体,“……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祂的身体”(弗 1:22-23);是一个国度,“但你们是……圣洁的国度”(彼前 2:9);是一个国,“……那召你们进祂国的”(帖前 2:12)。然而,一块石头并不能组成一个宫殿,一只羊也不会成为一个羊群,一个肢体也不是一个身体,一个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国度。所以,一个教皇并不能组成教会,而教皇派却是这样主张。

4.真教会:真信徒的聚会(The True Church:A Congregation of True Believers)
教会就是真信徒的聚会。那些未归正的人,即使他们已经作出了信仰告白,已经被接纳进入教会的团契,并没有过犯,也得蒙允许参加圣礼,我重申,他们仍然不是教会真正的成员。不管是从内在的属灵的角度来看教会,还是从教会作为公开的聚会在世界上的表现来看教会,都是如此。未归正者不是外在的有形教会的成员。惟独信徒组成真教会。惟独他们是教会的成员,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他们。
这在《比利时信条》中有清楚的表述:

27条  我们相信并承认一个大公或普世教会,这一教会是真正的基督信徒的聚会,她由基督的宝血洁净,并由圣灵使之成圣,从圣灵受了印记。基督是永远的君王,若是没有臣民就不会如此。所以,这一教会从世界一开始就存在,并且要一直持续到世界的末了。这一神圣教会得蒙上帝的保守和支持,抵挡全世界的狂热。虽然这一教会又是显得非常藐小,在人的眼中被视为乌有,正如在亚哈统治的危险时期,上帝仍然为他自己保守了七千人,他们都是未向巴力屈膝的。此外,这一神圣教会并非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地方、特定的人群,乃是分散在全世界。但是,藉着信心的大能,这一教会仍然是同心合意地联合为一个整体。
28条  我们相信,既然这一神圣教会是那些得救之人的聚集,在她之外,别无救恩,所以,任何人不管其个人处境如何,都不可离开这一教会,分别而处。所有人都有责任加入这一教会,与她联合,保持教会的合一,顺服教会的教义和管教,把自己的颈项置于耶稣基督的轭下。同时,作为同一身体的成员,彼此之间当根据上帝赐给自己的恩赐,互相造就。
更当确实遵守的是,所有信徒都有责任,根据上帝的圣言,将自己与那些不属于教会的人分开。假如是真教会,不管上帝把这一教会建立在何地,即使受到执政掌权者和国家法令的反对,遭受死亡或其他种类的身体的惩罚,也要在所不惜。因此,凡离开真教会,或不加入真教会的人,都是违背上帝的吩咐。
29条  我们相信,我们应当殷勤并且谨慎地根据上帝的圣言分辨何谓真教会,因为世上所有教派都称自己是真教会。但是,我们在此处所谈及的并不是那些假冒伪善的人,他们在教会中与那些善良的信徒混在一起,表面上看来是在教会之中,但实际上并不属于教会。我们所说的乃是真教会的团体与交通,必须与那些自称是教会的派别分别开来。

很显然,在《比利时信条》中并没有提及一个惟独由归正者组成,与由归正者和未归正者两者组成的有形教会迥然不同的教会,这种概念不过是来自人大脑的推论。这个概念是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排除的。在《比利时信条》中所提及的是在地球上存在并招聚的教会,这一教会有的时候非常显明,有的时候不那么显明。若是仔细地阅读这一信条,任何人都会看得出来,因为在这一信条中确实提及这种教会:1)在这个教会中,能见到假冒伪善的人(19条);2)这个教会是人应当参加的教会,“不管上帝把这一教会建立在何地”,都当顺服这一教会的教训和劝惩(28条);3)执政者和国家的法令所反对的就是这个教会,在教会受迫害时期参加这个教会,有可能遭受死亡和其他身体的处罚(28条);4)能够把这个教会和其他派别分开。这一切都惟独对有形教会适用,因为有形教会招聚人聆听上帝的圣言,并参加圣礼。
其次,信条也说明,这一教会不管其显明的程度如何,都是惟独由真信徒组成:1)信条阐明,教会是“真正的基督信徒的聚会,她由基督的宝血洁净,并由圣灵使之成圣,从圣灵受了印记”(27条),2)信条还指出,“那些假冒伪善的人,他们在教会中与那些善良的信徒混在一起,表面上看来是在教会之中,但实际上并不属于教会”。
这证实了改革宗教会的确信,也就是说,惟独信徒才是教会的成员,未归正的人即使表面上在教会里,实际上并不属于教会。

异议:在这个信条中谈及教会的时候说,“在她之外,别无拯救”。但是,即使在有形的外在的教会之外,仍有可能得救。许多人虽然没有受洗,也没有领受圣餐,但他们得救了――是的,即使在罗马天主教教会中,也有得救的人。因此,这个信条所谈及的是惟独由真信徒组成的无形教会,所指的并不是有形教会。
回答:(1)在宗教改革时期,有猛烈的迫害发生,许多人不敢参加信徒的聚会,就伪称在每个宗教中都有可能得救。今天,也有许多人这样行。《比利时信条》在此处所否定的就是这样的人。
(2)教会之外,别无拯救,这是显而易见的真理。那些不以教会为母的人,也不以上帝为他的父,因为惟独教会保守真理,传讲真理,没有教会,就没有人会归正得救。
(3)信条并没有说,除非被接纳为教会的会员,受洗并领受圣餐才能得救,信条说的是离开教会,就没有救恩。教会之外,既没有人教导得救之路,也找不到使人得救的蒙恩之道。
(4)没有受洗而归正的人,也是藉着教会中的蒙恩之道而得救的,教会把上帝的圣言放在他们的手中,并向他们宣讲上帝的圣言。如果有人是在天主教教会里归正,这种归正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教皇派的教义导致的,而是因为教皇派仍然允许真理的圣言存在于教会之中。
这样,我们已经证明,《比利时信条》所宣告的就是惟独真信徒才是教会的成员,教会中未归正的人并不是教会的成员。
以上所说的真理得到了以下论证的支持:
首先,不管是在旧约圣经中,还是在新约圣经中,未归正者所参与的那种上帝与人之间外部性的圣约,都没有立足之处。因此,并不存在未归正者也是会员的外在的教会。我们已经在第16章中详尽地证明了第一个命题;既然如此,第二个命题也是确定的,因为教会是建立在圣约的基础上的。圣约是怎样的圣约,教会就是怎样的教会。
第二,教会的一切真成员都有权参与圣礼,圣约的恩惠正是藉着圣礼而表明的。饼与酒是基督体与血的交通,祂的身体被压伤,祂的鲜血流出来,为的是让我们罪得赦免(参见:罗 4:11;林前 10:16;太 26:26-28)。但是,未归正的人无权参与圣礼,因为他们与圣礼所表明的恩惠无份,这样他们所吃喝的只是对他们的审判而已。施行圣礼的规定表明:“那些仍然在这些罪中滞留不改的人,不当参加圣餐(这圣餐是基督单单为信徒设立的),免得加重他们所受的审判和定罪。
第三,教会虽然是以外在的形式聚集,但其本质则在于藉着圣灵而有的与基督的联合和彼此之间的联合。“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 12:13)。施行圣餐的时候都要引证《哥林多前书》10章17节,这节经文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还进一步说到:“我们因同一位圣灵(这圣灵在作为元首的基督里面,也在作为祂的肢体的我们中间)可与祂有真正的联合;……另外,也因同一位圣灵在真正的弟兄之爱中彼此联合,同为一个身体的不同肢体。” 但那未归正的人并没有圣灵的内住。“这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犹 1:19)。既然这些未归正的人没有圣灵,所以,他们就不是属基督的(罗 8:9)。因此,他们并不是教会的成员,因为教会的成员都是藉着圣灵而彼此联结,同属基督。
第四,“教会”一名对于未归正的人并不适用。教会被称为“……上帝的家”(提前 3:15);是灵宫,用活石建造的(彼前 2:5);是基督的羊群(约 10:16);“……祂爱子的国度”(西 1:13);“圣徒的聚会”(诗 89:5);“……正直人的聚会”(诗 111:1)。在写给教会的信件中,使徒们称会众为“在基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林前 1:2);“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来 3:1)。这一切所说的都不可能是未归正的人。因此,他们并不属于教会,所以也不是教会的成员。
第五,这在《约翰一书》2章19节也很显明:“他们从我们中间出来,却不是属于我们;若是属于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那些出去的人是未归正的人,在他们没有出去之前,他们是在教会之中,但却不属于教会。因此,未归正的人,即使在教会中,也不属于教会,所以他们也不是教会的成员。

5.答复关于真教会成员的异议(Objections Answered Concerning Membership in the True Church)
异议#1:大量未归正的人与教会有联系,他们被接纳为教会的成员,并且一直是教会的成员,参与圣礼,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所以,他们确实都是教会的成员。
回答:(1)与教会有关系,被接纳为教会的成员是一回事,而作为教会真正的成员则是另外一回事。后者并不是由前者发出的,因为接纳人为教会的成员是由人作出的,而人所见到的只是眼前的事,并不能判断人的内心,惟独上帝能够鉴察人心。重生或重生的可能性一直没有成为教会长老接纳成员的规则。是否成为教会的成员,要由他们对真道的告白、对真道的反应以及他们的生活是否与自己的信仰告白一致来判断。其余的一切则留给他们自己和主来判断。
(2)外在性地加入教会是一回事,而谈及一个外在性的教会则是另外一回事。即使他们是外在性地处于教会之中,但这并不是说就有一个外在性的教会,他们在其中是真正的成员。他们的目的也不是想成为外在性的教会的成员,在这种外在性的教会中并没有救恩的应许,他们所想参加的也是一个在其中可以得救的教会。他们所申请参加的也是这个教会,只是限于外界性的,并没有以一颗归正信靠的心参与。所以,他们并不是成员,虽然人们在外部把他们视为成员。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就像一个毒果挂在一棵有好果子的好树上一样,因此,他们虽在教会之中,但仍是外人,即使在家里住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把他们视为家人。因为这种外在性的与教会的联系,他们也与教会的君王主耶稣以及教会的真成员有一种外在性的关系,并且享有教会外在性的特权。他们进入教会,被教会接纳,但这并没有使他们成为教会真正的成员。只有藉着信心和悔改,才能成为教会真正的成员。

异议#2:在打谷场上,既能找到麦子,也能找到糠秕。教会就是一个打谷场,对于打谷场而言,麦子和糠秕都和它有一样的关系。同样,不管是归正的,还是未归正的人,都属于同一个教会。
回答:教会中既有好人,也有恶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并不主张糠秕也是打谷场中的麦子,亦即教会的“成员”。糠秕虽然在打谷场上,但仍然是糠秕,不是麦子。因此,那些在教会里的人不都是属于教会的。

异议#3:请思考《马太福音》13章24至25节和47节的含义。在同一片土地里,既看到好的果实,也看到稗子,同一个网里,既有好鱼,也有坏鱼。因此,教会中既有好人,也有恶人,他们都是教会的成员。
回答:此处所言的田地并不代表教会,而是代表世界(太38),在这个世界上居住的既有好人,也有恶人。渔网虽然捕到各样的鱼,但渔夫要查看所捕到的鱼,只有好鱼才会放到桶里。我们必须注意这些比喻到底要说明什么意思,显然不是指谁是教会里的真成员,而是说明好人和恶人最终的结局。因此,这段经文对此处的争议也不适用。

异议#4:有人或许引用《提摩太后书》2章20节来提出异议:“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家就是教会,器皿就是教会的成员。在这些成员中也有未归正的人,就是这节经文中所说的那些卑贱的器皿。
回答:(1)家中的器皿并不是家中的成员。同样,那卑贱的器皿,也就是未归正的人,并不是成员。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这个家。
(2)另外,我们不当纠缠于细节性的问题,而是要注意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说明教会中既有义人,也有恶人,这是我们都愿意承认的事实。而且,在这节经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及他们是否是教会的真成员。即使他们在教会之中,他们也不属于教会。

异议#5:如果人主张只有归正的人才是教会的成员,就是主张在地上有一个纯全的教会,这是与圣经和经历矛盾。
回答:(1)真正的信徒本身仍有许多不纯全的地方,他们离完美还相差很远;
(2)我们主张惟独真信徒才是教会的成员,但我们并没有说教会中就没有未归正的人,教会中有真正的成员,也有未归正的人。在历史上从来不曾存在一个没有未归正者的教会,将来也不会有。未归正者不过是伴游而已。而且,未归正者在教会中往往是占多数。在教会里和属于教会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

异议#6:如果只有归正的人才是教会真正的成员,那么我们所需要识别的真教会就无法分辨,因为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人是否归正。
回答:不当根据人的归正与否来识别教会的真假,应当根据教义的纯正、认信纯正教义的人是否成圣来判断。这两点都是可以识别的,只要有这两点存在,就是真教会。一个人到底是真的具有这两点,还是假装具有,这属于个人的事情,对他人而言,这并不是分别真假教会的记号。
因此,非常明确,惟独那些在地上聚集的真正信主的人才是教会的成员,不管其显明的程度如何。未归正者并不是教会的成员,虽然他们从外在的方面而言也在教会之中。

6.教会的特点:独一、神圣、大公、基督教会(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urch: One, Holy, Catholic, and Christian)
我们已经注意到教会是一个聚会,是由真信徒组成的聚会。我们现在继续分析以前对教会的描述,阐明教会的特征。教会是独一的,是神圣的,是大公性的,是基督教会。
首先,教会是独一的(one)。这并不是指教会的地域性,教会分散在世界各地,由许多个体性的教会组成,因此教会并不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不论是耶路撒冷、罗马,还是其他任何地点。教会的独一性与教会在世界上的外在的彰显无关,因为就其外在的彰显来看,教会就如月亮,有时加增,有时减少。有时教会显得比其他时代更有光彩,有时教会更加分散,有时教会所占据的领域大大减少。但是,在本质上教会仍是独一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同一个教会。教会所持守的是不变的真理,同样的教义,同样的信心,同样的圣灵,同样的圣洁,在这些方面,教会都是独一的。这一点在圣经中得到了证实。 “我的鸽子,我的完全人,只有这一个,是她母亲独生的”(雅 6:9);“……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 10:16);“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 4:4-6)。教会聚集在一起聆听上帝的圣言,施行各样圣礼,与那些教义不正的聚会分开,把教义不同的人排除在外,这些方面都展示了教会的统一性。“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你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约贰 1:10)。
第二,教会是神圣(holy)的聚集。教会的名称就是如此。“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 2:9);“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来 3:1)。使徒保罗在写给会众的信中,向他们问安,称他们为圣徒(参见:罗 1:7;林前 1:2;林后 1:1;弗 1:1;西 1:2)。作为教会,从亚当到最后审判日,始终是同一个教会,同样她也始终是圣洁的。
不要认为旧约教会的圣洁是预表性的圣洁,描述的只是新约教会的真圣洁,认为旧约教会的这种圣洁就在于与外邦分开,各样的洗涤,远离各样的不洁,禁戒不洁的食物等等。准确地说,不管在是旧约教会中,还是在新约教会中,真正的重生和成圣都是一回事。
(1)彼得称众先知是属上帝的圣洁之人(彼后 1:21)。
(2)在旧约中,他们对弥赛亚有真信心(参见:诗 16:10;林后 4:13)。在《希伯来书》11章中,保罗列举了旧约教会中的许多信徒。哪里有真信心,哪里就有真圣洁,因为信心是在爱的驱动下发挥作用的(加 5:6),而爱则是成全律法。
(3)旧约中的圣徒在真正的成圣方面也有操练;他们祈求上帝赐给力量,投身属灵的争战,并根据上帝的诫命规范自己的生活(参见:诗 51:12;诗 43:3-4;诗 119)。
(4)心灵未受割礼的人(就他们自身而言)就如肉体未受割礼的人一样,不得来到上帝的家中。“主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中的外邦人,就是身心未受割礼的,都不可入我的圣地”(结 44:9)。
(5)那些礼仪上的洁净确实是为他们而设的,但其意义并不仅仅是预表将来在新约时代人们拥有的真圣洁。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从这些礼仪性的洁净得益,这些礼仪性的洁净可以激励我们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都追求圣洁。“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林后 7:1)。

异议#1:这与保罗在《希伯来书》9章9至10节和13至14节所说的相矛盾。“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暇无疵献给上帝,祂的血岂不更能洁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上帝吗?”
回答:这段经文与我们所说的并不矛盾。
(1)这段经文并没有说他们只有礼仪性的圣洁。
(2)这段经文所说明的意思是,就这些事物本身而言,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圣洁,这也是我们所乐意赞同的。正如现在外在性地参加教会、洗礼的水、圣餐的饼以及外在性地参与圣灵,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圣洁一样;不管是那时,还是现在,都必须藉着信心才能使这些外在性的事物与基督本身联在一起。
(3)这段经文确实说明,这些事物指向基督,并且把人带到基督的面前,并没有说这些事物仅仅都是例证,预表将来新约教会才会有的圣洁。

我们说教会是圣洁的,不仅仅是指教会与她之外的其他所有聚会是分离的,还指教会本身是属于上帝的。另外,当我们谈及教会的圣洁时,也不仅仅是指在基督里归算给教会的圣洁,而且主要是指教会本身内在的圣洁和敬虔。教会是圣洁的:1)因为她惟独由已经归正的真信徒组成;2)因为只有在教会中才教导什么是真正的圣洁,并劝勉人们追求圣洁;3)因为只有在教会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圣洁,这种圣洁显明在那些能够分辨真假圣洁的人眼前,假圣洁在其他形式的聚会中也会有所显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会就是纯全、完美的,因为教会所有的成员在这种圣洁上都不过是刚刚起步,在他们身上仍然存有很多败坏。另外,在教会中还有很多并未归正的人,他们并不是教会真正的成员。在教会中总是有不敬畏上帝的个人存在――糠秕与谷粒同在,稗子与麦子同在。思考从亚当到基督的教会,你会发现,上帝对我们先祖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悦(林前 10:5)。当基督在地上侍奉的时期,犹太教会也是非常败坏的。即使在受洗的门徒中,也有大群的人离开基督(约 6:66)。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是属肉体的(林前 3:3),里面有淫乱之事(林前 5:1)。有些人在领圣餐时醉酒(林前 11:21),有些人并不认识上帝(林前 15:34)。在加拉太教会中,有的应被赶出教会,但仍然留在里面(加 5:12)。当初使徒保罗指责教会中很多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 2:21)。犹大论到教会时说:“因为有些人偷着进来,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不敬虔的,将我们上帝的恩变做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正是礁石。他们作牧人,只知喂养自己,无所惧怕;是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连根被拔出来;是海里的狂浪,涌出自己可耻的沫子来。是流荡的星,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永远存留”(犹 4,11-13)。 在《启示录》2章4节中,主耶稣说以弗所教会离弃了当初的爱心。谈及别加摩教会,祂说:“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克拉一党人的教训”(启 2:13-14)。在推雅推喇教会,则容让妇女耶洗别教导,她诱使基督的仆人犯奸淫,吃祭偶像之物(启2:20)。撒狄教会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但还有几个人与主同行(启 3:1-4)。老底嘉教会自认为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自己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 3:17)。这些事情都是警告我们不要犯此类的罪,同时也教导我们,教会虽有不纯正之处,但也不应当开小差,离开教会,试图建立一个更加纯正的教会。在历史上,甚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一直有人没有很好地处理这样的事,因为这些原因而犯罪,上帝的愤怒已经显明出来,我们在拉巴第派身上就可以看到。
教会的第三大特征就是大公性(catholicity)。有很多人喜欢“大公性”这个词,仿佛这个词本身就与教会等同。“大公性”这个词是从一个希腊单词派生出来的,在圣经中找不到。它的意思既不是“正统”,也不是“真”,而是“普世性”。在《希伯来书》12章23节中有paneguris一词,翻译为“总会”。因此,教会是普世性的。
首先,对于从世界之初到末了所聚集的选民的总数来说,确实如此。这既包括得胜的教会,也包括争战的教会。圣经就是这样谈及教会的。“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上帝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来 12:22-23);“……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祂的身体”(弗 1:22-23);“……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命,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 5:25-26)。
其次,新约教会被称为是普世性的,与旧约教会有别。在旧约时代,教会局限在一个国家:亚伯拉罕的后裔。假如在另外一个国家中有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信徒,他就会加入到以色列国家中,被称为归依犹太教的人。这一教会局限于迦南地,其宗教中心就是耶路撒冷。在新约时代,教会是大公性的,也就是说,在地点、国籍和时间方面,是普世性的。现在教会分布在世界各地,有时出现在这里,有时出现在那里。教会包括各个国家,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不要紧。教会绝不会停止存在,她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基督再来最终施行审判的时候。
第三,就教义而言,教会也是普世性的。教会的教义一直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基督完全改变了宗教外在的做法,在祂降临之前,是以影子的形式施行的,这种方式所教导的也是关于基督的事。在基督降临之后,宗教外在的做法就没有影子存在了,其组成成分就是洗礼与圣餐,连同其中所用的水、饼、酒,这些都是恩典之约的记号,是基督的宝血所认可的。
教会的第四大特性就是其基督性(Christian),所以教会被称为基督教会:(1)教会所跟随的是基督,基督是单数,祂是教会独一的元首。 “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祂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弗 5:23)。基督是教会的王。“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诗 2:6)。(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用大量的篇幅证明基督是其教会的君王,在此我们不再详论基督如何是教会的元首)。基督是教会的新郎,在整个《雅歌》书卷中,教会一直是以新娘的形式出现的。请思考《约翰福音》3章29节,“娶新妇的就是新郎”。夏娃被称为“女人”(Manninne),每个妇女都是取男人的姓氏,同样,教会也是跟随基督,称为“基督教会”,所以每个信主的人都被称为是基督徒(徒 11:26)。“你想稍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徒 26:28);“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彼前 4:6)。
(2) 教会被称为是“基督教会”,这是因为惟独她完全接受基督的教义,而基督的生命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在教会的生活中。“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 6:1);“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了”(约贰 1:9);“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 2:16)。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 11:1);“……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 2:21)。
许多聚会都用“基督教会”的旗号来掩饰他们的谬误。要把这些不同的教派分别开来,在上帝的护理之下,每个教派都有一个具体的名字,这名字或者是他们自己起的,或者是别人这样称呼他们,目的是谴责。通常对于那些开始传讲谬论的教派,都是由别人给他们起名的。因此,“教皇派”(papist)是根据他们的头头教皇而起名的,这一派别也被称为是“罗马天主教”(Roman Catholics),这是因为教皇住在罗马城,从那里宣传他的谬论。“门诺派”(Mennonites,又叫“重洗派”Anabaptists)是根据其创始人门诺起名的,门诺曾在荷兰弗里兰的威特马索姆(Witmarsum)作修士,后来被教会开除。“阿米念派”(Arminians)的名字来自阿米念(Arminus),他曾是莱登大学的教授,后被罢职。“索西努派”(Socinians)来自索西努(Socinus),而“路德宗”(Lutherans)的名字则是来自路德(Luther)。

7.真教会称自己为改革宗教会(The True Church Refers to Herself as Reformed)
为了把真教会与其他聚会区分开来,我们称自己为改革宗聚会。当然,“改革宗”的“改革”并不是指改变教义,仿佛我们做出某些改变或改进一样。根据上帝的圣言,真理被毫无谬误地保存下来。我们之所以称自己为“改革宗教会”,是针对当时一度渗透在教会中的谬论而言的。改革宗教会排除这些谬论,离弃长期困扰教会的罗马天主教徒异端邪说,根据上帝在圣经中所吩咐的法则改革教会。有些人用责难的语气称真正改革宗教会的成员为加尔文主义者(Calvinist)。“加尔文主义者”这一名称来自加尔文,他是日内瓦的一个牧师,也是宗教改革时期第一批起来反对罗马天主教徒谬论的人之一。我们之所以说他是“第一批……之一”,是因为不管是加尔文、路德,还是茨温利,他们都不是当时第一个改革教会弊端的人。我们承认加尔文是真教会的一员。他确实为促进真理作了许多事,但他既不是教会的元首,也不是为教会的生活和教义制定法则的人。我们既不将人夸大,也不倚靠人。我们既不追随人发明的东西,也不根据人的名号来称呼自己。如果有人用人的名号来称呼我们,他就自己承担这样做的风险。如果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真教会与假教会分开,这事情本身是好的,但他所用的方式我们并不赞同。

8.真教会与世界分别,并有内在的合一(The True Church is Separated from the World and United Internally)
我们已经描述了这一真教会确实的特征,我们还曾谈及这一教会是与世界分离的聚集。每个国度都有自己的疆界,也有表明疆界的记号,其子民都居住在这一疆界之内,他们也是藉着这些疆界与他人分开的。同样,天国也与世上的万国分离,她独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与其他领域搅和在一起。这种分离不同于旧约时期,与地方、区域或城市无关,其分别是通过团契和认信实现的。因此,教会并不希望把那些属乎世界、赞同伪宗教的人也包括在自己的群体之内。教会希望把自己分别出来,目的就在于使基督的国度可以更加明确地显明。
这种分别从以下形式表达出来:(1)在以下旧约经文中:“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 23:9);“因为你归耶和华你上帝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上帝从万民中拣选你,特作祂自己的民”(申 7:6)。在新约中也是如此:“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徒 5:13);“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接纳你们”(林后 6:17)。
(2)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教会是由墙围起来的。“他把它围起来”(即他自己的葡萄园)(赛 5:2);“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设立守望的”(赛 62:6)。
(3)因此,在教会中有长老,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守教会与世界的分别,使教会不与世界搅和在一起。“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的血所买来的”(徒 20:28);“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来 13:17)。 教会是有规矩的,这也证实了教会与世界的分别,“见你们循规蹈矩”(西 2:5)。
(4)教会有开关大门的钥匙(太 16:19)。“若是不听你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税吏和外邦人一样”(太 18:17);“至于外人,有上帝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林前 5:13)。
教会与世上其余的一切都有分别,同样,教会也有内在的合一,这从“聚会”这个词本身就可以看出来,“聚会”所表达的就是教会内在的团契。教会被称为“家”,是由单个性的石头联合在一起建成的。教会被称为“身体”,由许多肢体联合在一起组成。教会还被称为“一群羊”,并不是由分散的羊组成的,乃是聚集在一起组成的。教会也被称为“国度”,民众联合在一起互相保护。这一切都显明了教会内在的合一。
这种合一的实现首先是通过领受同一真道而达成的。“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徒 2:41)。
其次,这种合一也是通过把那些领受并认信同一真道的人联合在一起而实现的。如果有人只是用他自己的口来认信这一真道,那么他只对自己负责。那些渴慕真正的合一的人想把他们自身与那些认信并经历这一真道的人联合在一起,这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心灵的渴慕。“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徒 4:32);“……和一切离绝邻邦居民、归服上帝律法的,……都随从他们贵胄的弟兄”(尼 10:28-29);“使他们都合而为一”(约 17:21);“……你们中间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和”(林前 1:10)。
第三,这种合一来自同一位圣灵。“我们具有同一位赐人信心的圣灵”(林后 4:13;新译);“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 12:13)。他们都有同一位圣灵的内住,这一圣灵激励他们,光照他们,重生他们,也使他们成圣。因此,他们具有同样的性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必然会联结在一起。
第四,他们藉着彼此之间的爱心和和睦而联结在一起。“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 4:2-3);“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 3:14)。
第五,他们因为具有同样的目标而联结在一起,这一目标就是增进他们的元首基督的荣耀。“……他们是基督的荣耀”(林后 8:23)。
第六,这就使得他们之间甘心乐意地互相帮助对方,与别人一同承受艰辛,甚至彼此为对方舍命。“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 10:24);“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 3:16)。                                                                                          
 教会的合一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出于人类智慧的结果,是上帝,而且惟独上帝才能把祂的子民联结在一起,把他们招聚起来,形成一个民族,一个教会。“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徒 2:47);“祂……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度”(西 1:13)。“我必须领他们来”(约 10:16)。
 这就是说主所使用的招聚教会的工具就是祂的圣言。“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 10:16);“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雅 1:18);“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来 3:1)。当主差派一个仆人或者特定的个人到一个地方传讲福音时,祂就藉着祂的圣言把基督呈现在这个国家面前。如果有人得蒙光照,相信归正,他就立即与传基督给他的人联结在一起。这两个人就会成为使第三人归正的器皿,就这样一次传递给他人。这样归正的个人立即加入他人,并且与他们成为一灵。如此以来,这个聚会就不断成长,作为黑暗中的光和山上的城显明出来。每个人都会听到她大有力量的见证,见到她圣洁的生活。那些听到和见到的人就会对这一聚会生发尊敬之情。他们在内心中就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就会被说服。或者他们不能承受教会所发出的光,这光对他们而言就是责备,因此他们就仇恨教会,反对教会,要除掉教会。因为教会所发出的光辉、教会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尊重以及人人都可见到的教会中的爱,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其实他们的心灵并不真诚,但他们还是加入到教会中来,这样他们就逐渐成为教会中的大多数。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是朋友,内心却是敌人。因为当他们在教会中的时候,就发现义人开始认清他们的面目,并用言语和行为来责备他们,这时他们就会显明自己的本性,在教会中压制那些敬虔之人,比那些教会之外的恶人更凶恶。这种压制会使敬虔的人团结在一起,同时在教会内外也产生争执。

9.上帝是教会的保守者(God,the Keeper of His Church)
上帝是教会的招聚者,祂也是教会的保守者,因此教会绝不会被除掉。历史上一直就有教会存在,只要世界存在,教会还会一直存在下去。在真道方面,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某些宗派会离经叛道,成为异端,或因为迫害而被除掉,但教会本身是绝不会被除掉的。如果教会在一个地方被除掉,她就会在另外的地方再次成长起来。经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认为,总是有信徒和选民存在,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生活在孤立状态中。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总是有一个教会存在――这不是由于教会本身的坚定和力量,乃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和保守的大能,这个教会在其可见度和腐败方面时有起伏。

问题:世上总是有教会存在吗?
回答:确实如此。这是非常明确的,首先这是出于上帝的应许。“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太 16:18)。假如教会被除掉,阴间的大门,也就是魔鬼的权势,就已经胜过了她。但是,这是绝不会发生的,因此,教会将会一直存续下去。这在《马太福音》28章20节也很明确,我们在这节经文中读到:“我就与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当初的使徒们不会活这样长的时间,但他们属灵的种子(也就是他们的孩子,一代又一代),以及他们所记录的圣经,会存续的。基督应许要一直帮助这些人,直到世界的末了,在这些后裔中,藉着他们的著述,他们仍然活着,仍在说话。因此,教会继续存在,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第二,这一点也得到了主耶稣的职分的证实。作为先知、祭司和君王,祂要持续到永远。但是,没有身体就没有头,没有臣民就没有国王,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导的先知,没有为之祈祷的人也就没有祭司,没有新娘也就没有新郎。“祢要永远为祭司”(诗 110:4);“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的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 2:44);“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林前 15:25-26)。
第三,在这一经历之外,我们还有圣经的启示。圣经向我们显明了从亚当到基督的教会,基督之后使徒时期的教会。教会史和世界史都一致见证教会从使徒时期就存在直到现在这一事实。既然教会如今仍然存在,我们就可以说,不管有多少人不希望教会继续存在,教会仍会继续存在下去。

异议#1:“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的人吗?”(路 18:8)。这岂不就是说“我不会见到信德,因此教会也不复存在”吗?
回答:我们不能从这节经文推论说将来就没有信主的人了,根据使徒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5节至17节中的话,肯定还会有信主的人。这节经文的意思是说,那时信主的人很少,以致于让人感到惊奇。

异议#2:“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教叛道的事”(帖后 2:3)。完全离教叛道就必然意味着教会已经被除掉了。“所有在地上的……都要拜他(那兽)”(启 13:8)。那时,敬虔的人在哪里呢?
回答:甚至教会在旷野时期(启 12:14);这些经文和类似的经文所表明的是这种离教叛道情况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但是并不排除例外的情况,因为即使在那时,教会仍然会在旷野上存在(启12:14),仍然有种子存留(启 12:17)。这就证实教会一直存在,永远不会被彻底消灭。

10.分别教会的标记(The Marks Whereby the Church is Distinguished)
我们已经考察了教会的本质属性,现在我们必须界定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些标记。我重申,通过这些标记,就可以分辨真假教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熟悉这些标记。若是大家都晓得真教会的标记,就不会随便说“这是教会了”。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眼力辨识这些标记。许多人对这些标记也不关心,只是不加思考地追随他们的父母。分辨教会的真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在真教会才会有基督的临在和祂的嘱咐。但是,有人既不想知道,也不想分辨教会的真假。只有在真教会中,才能找到纯正的救恩之道,才会有忠心的帮助众圣徒趋于完全的牧师和教师;只有在真教会中,灵魂才会归正,得安慰,并在成圣中长进;只有在真教会中,人才会认信主耶稣,升天堂。总之,只有在真教会中,才有主所命定的福和永远的生命(诗133:3)。所以,一切晓得佳音的人都会归向她,主也把加入真教会的心灵和渴慕赐给祂的子民。加入真教会是一切希望得救的人当尽的本分。

11.对教会不适用的分辨真假的标记(Distinguishing Marks not Applicable to the Church)
我们首先说明假教会所主张的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假教会由于合乎这些虚假的标记,看起来似乎是真教会一样。
罗马天主教教会所喜欢的是让我们把上帝的圣言放在一边,惟独信赖教会的宣告或其元首教皇的宣告。他们晓得,假如这样作,他们就可以得胜了。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声称自己是教会的聚会也是假教会,同时,真教会也宣告教皇是敌基督,所以我们不会也不可能满足于天主教此类的宣告。有许许多多的聚会挂着“教会”的招牌,彼此互相敌对;因此,若是不用另外一个标准在双方之间判定真假,我们就不能接受任何一个聚会的主张――包括真教会的主张――为权威性的。因为这样的要求是公平的,这也合乎公正无私之人的判断,人总是会美化某些显然与自己的聚会一致的东西。它们希望把这些东西视为分别真假教会的标记,其实并不是。我们将会解释一些最突出的分辨教会的假标记,揭露这些标记并没有什么根基。
首先,假教会主张“大公性”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之一。
(1)但是,这个词在圣经中找不到。难道要为在圣经之外发明出来的一个词自夸吗?
(2)从前,诺瓦天派、多纳徒派、亚流派和其他异端也被称为“大公性”的。既然有很多假教会声称自己是“大公性”的,这就不可能成为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
(3)假如“大公性”一词确是真教会的标记之一,那么就没有任何人能够以此名称自夸,除非是有名也有实。可能有好的名称,但实际上是邪恶的。撒狄教会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亡的,这有什么益处呢(启3:1)?不管是在行为还是在教义上,那些以“大公”之名自夸的人并不是大公性的,因为其教义不合乎上帝的圣言,而真教会的教义则是始终与上帝的圣言相合,而且必须如此。就年代而论,罗马天主教教会并不是大公教会,因为罗马天主教教会是新出现的教会,在主后606年之后才出现。就地域而论,罗马天主教教会也不是大公教会,因为它的教会并不是无所不在。回教徒和异教徒占据了相当大的领域。同样,若是把某些时期抗罗宗的信徒合在一起,在成员的数目上也和天主教教会一样多。他们根据教皇来界定教会,把教会局限于罗马城,这也剥夺了“大公”一词的真正含义。若是用“罗马大公教会”一词,就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既然是“大公教会”就不是“罗马教会”,既然是“罗马教会”就不是“大公教会”,因为“罗马”一词把教会局限于一个城市,这显然是错误的。
(4)旧约和新约教会是一个教会。但旧约教会并不是大公性的,因为旧约教会局限在迦南地和耶路撒冷。但是,旧约教会却是真正的教会。因此,显而易见,“大公性”一词并不是分别真假教会的标记之一。所以,尽管改革宗教会是真教会,并称自己是“大公性”的,但她并不认为“大公性”就是分别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并以此自夸。
其次,假教会主张“年代”是分别真假教会的第二个标记。但是,这并不是人们可以用来分别真假教会的标记之一。因为:
(1)魔鬼的国度在亚当堕落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年代古老的并不见得就是教会。所以,年代并不是一个标记。
(2)当教会开始的时候,年代并不是一个要素。比如说使徒时期的真教会,年代怎么能够成为一个要素呢?但使徒时期的教会仍然是真教会;因此,在这一时期之后,犹太人不能仅仅因为年代的缘故就吹嘘自己是真教会。年代和真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经过多少年代,谎言也不能变成真理。
(3)那些声称自己这一方年代悠久,从而把年代定为分别真教会的一个标记的人,其实是自相矛盾。他们自己的年代也不久远,只是到主后606年才发端。只有源于使徒时代,并且一直对他们的教义保持忠诚的教会,才能说自己年代悠久。真正的年代必须根据教会所持守的教义来决定,而不是根据教会发端的地点。假如要以地点来决定年代,伊斯兰教就是真宗教了,但以色列教并不是真宗教。那些地方并没有保守真正的基督教教义,所以教会从那些地方断绝了。同样,罗马天主教并没有保守真正的基督教教义,而是逐渐接受了新的偶像崇拜性质的教义。所以,罗马曾经有过真教会,这一事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准确地说,罗马当受责备,她并没有保守真道,也不再是一个真教会。如果真教会在一个从前并没有教会的地方建立,这一教会也不构成一个新教会,因为她所拥有、认信并经历的仍然是古老的真道。由此看来,即使把教会的年代追溯到亚当或使徒时期,年代本身也不可能是分别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对于一个从前有真教会的地方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不同地方的个别教会由于错谬而蜕化,可能甚至已经变成了异端或异教。
第三,有人建议“持久性”是一个分别教会真假的标记。对于这种主张,我们的答复是,教会确实是持久的,从来没有完全停止存在过,而且这种不中断的持久性从基督之时一直要延续到世界的末了。我们已经在前面证实了这一真理。但是,持久性本身并不能成为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之一,因为魔鬼的国度也是从亚当时代就已经开始延续,而且许多异端也是一直持续存在。犹太人仍然是一个分离的民族,因此犹太人的存在也是有着持久性的。教会与其他群体共有的特征就不是分辨教会真假的标记。另外,也不要把持久性与地域性联系在一起:在从前有教会的地方,现在教会不复存在,而从前没有教会的地方,现在有了教会。相反,不管教会在哪里存在,必须根据教会一直坚定持守的教义真理来判断持久性。
第四,也有人主张认信会员的数目是分辨教会真假的一个标记。但是,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伊斯兰教有相当多的认信者。在当初亚流时代,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全世界都转向亚流派。在《启示录》13章3节中我们读到“全世界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相反,真正的教会往往是一个小群(路12:32),通往天国的路找着的人是少的(太7:14)。
第五,也有人主张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的传承是分辨教会真假的一个标记。这种主张是没有根据的,因为:
(1)作为真教会的标记必须具有一贯性和独特性。但是,这种传承并不是教会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因为使徒的传承并不存在。而且这样的传承对于教会而言也不是独特的,伊斯兰教徒和异端教师也有他们各自的传承者。因此,最终而言关键的还是教义,若是没有真理,传承本身有什么价值呢?
(2)个别教会虽然一直有来自使徒时代的传承,但也会腐化变质。一只“狼”,也就是异端分子,会取代正统的牧者,这样接下来的传承就被异端玷污了。传承到底有什么益处呢?教皇派人士认为传承本身是分辨教会的标记之一,但他们无法证明他们的传承本身是没有任何差错的,这就定了他们自己的罪。特别是在前两个世纪中,他们所具有的传承确实腐化变质,变成了异端。
第六,还有人主张神迹奇事是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对于这种主张,我们的答复是:
(1)神迹奇事并不属于分辨教会真假的标记。在上帝的圣言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说法。
(2)神迹奇事不是为信徒行的,而是为不信的人行的。因此,教会并不需要神迹奇事。假如主张神迹奇事是真教会的一个标记,若是想把不信的人带进真教会中,就要常常施行神迹奇事。但是,即使那些坚持这种主张的人也没有这样作。
(3)在使徒之后的时代,施行神迹奇事,并以神迹奇事自夸,认为这是证实真道的一个方式,这种做法是敌基督教会的突出特征。“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帖后 2:9)。这明确证实,神迹奇事的施行并不是分辨教会真假的一个标记。
第七,有人主张以外在的光彩和兴盛作为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这种主张和先前的各样主张一样都是没有根据的。没有一节圣经支持这种主张,而且这与实际的经历也完全相悖。教会就像月亮一样,在其表现上有不断的改变。想一想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的教会吧。当第一个世界行将结束的时候,教会的光彩何在呢?那时整个世界都一片败坏,暴力横行,只有挪亚和他一家在方舟中得蒙保守。以利亚时代的以色列教会有何光彩呢?那时以利亚甚至认为只剩下他一个人了(王上19:14)。犹大那些邪恶的君王经常关闭圣殿,在全国施行偶像崇拜,那时教会有何光彩呢?当主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时,祂发现教会完全腐败了,那时教会的光彩何在呢?
在新约时代圣灵浇灌之后,教会在全地大有荣耀地彰显出来,但教会并没有多少外在的光彩。在前三个世纪中,教会常常遭受蹂躏,甚至很难找到一个有形的教会,而“基督徒”之名也受到极大的蔑视,教会不得不藏在丛林和山谷之中。圣经中也清楚地预言说,在敌基督统治时期,教会将逃避到旷野,在那里要隐藏一千二百六十年(启12:149)。迄今为止,在何谓分辨教会真假的标记方面,我们已经考察了各种主张。还有人主张别的标记,但这些主张微不足道。

12.分辨教会真假的真正标记(True Distinguishing Marks of the Church)
我们已经驳斥了那些虚假的分辨教会的标记,现在我们来说明到底什么是分辨教会的真标记。不管教会外在的情况如何,这些标记始终存在于教会之中,并且惟独教会才有。
最基本最突出的分辨标记就是教义的纯正,也就是与上帝的圣言一致的教义。现在我们所涉及的并不是那些否定基本原则的人,而是那些承认上帝的圣言是无谬的真理的基督徒。因此,我们必须思考的就是上帝在其圣言中是如何界定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的。让那些不愿意按照上帝的圣言调整自己的人离去吧。那些愿意以上帝的圣言为生活和教义的惟一标准的人,就能够从中认识到惟独坚持与上帝的圣言一致的真教义的教会才是真正的教会。
这首先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经文的证实:1)正是藉着上帝的圣言,教会才得以招聚、保守和建造;2)上帝的圣言是交托给教会保护的财富;3)教会必须为上帝的圣言争战。
(1)关于第一个方面,我们有以下的经文:“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适,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弗 2:19-21);“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 5:26);“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 1:18);“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彼前 1:22)。
(2)教会必须把上帝的圣言视为交托给祂的财富来保管,这一方面的经文有:“第一是上帝的圣言交托他们”(罗 3:1-2);“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
(3)最后,教会必须为保持教义的纯正而争战:“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犹 3)。
以上我们对于上帝的圣言所说的一切,都无可辩驳地得到了我们所列举的经文的证实。从这些经文中也明显可见,这些方面就是分别真假教会的标记,原因就在于它们都被视为真教会的特征。既然事物本身是由其分别标记来识别的,因此,上帝的圣言中所启示的纯正的教义就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
第二,上帝的圣言也是揭露假教会的工具。“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约贰 1:9-10)。既然上帝的圣言就是揭露假教会的工具,因此,根据对立律,上帝的圣言也是分别真教会的标记。
第三,有上帝与基督居住的教会就是真教会。“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 18:20);“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往来;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林后 6:16);“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启 2:1)。而圣父和基督则居住在接受并保守祂们的圣言的地方。“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 14:21,23)。因此,拥有并保守上帝的圣言是分别真教会的标记。
第四,以下的经文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这些经文中指出,教会所顺服的惟独是上帝的圣言。“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 2:42);“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我的羊听我的声音”(约 10:26-27)。主耶稣在此处表明,是否属于祂的关键在于是否聆听祂的声音。也就是说,他们或者是聆听并接受祂的圣言,或者是既不聆听,也不接受。羊是这样区分的,对于整个教会而言也是如此。教会与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教会本身就是由羊组成的。

异议:听与不听与相信和接受有关。这是属于个人心灵之事,显然与其他人无关。所以,这不可能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
回答:(1)基督在此处所说的意思非常明确。谁听祂的话,接纳祂,谁不听祂的话,不接纳祂,都是显然可见的。
(2)假如没有聆听上帝的圣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接受(罗10:17),只要心中相信领受,就必然会用口说出来(罗10:10)。
这在《约翰福音》8章31至32节中也得到了证实:“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此处清楚地说明如何分辨一个人是否是基督的门徒,以及他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不断认识上帝的圣言,并且在上帝的圣言中继续持守。因此,显而易见,通过其对上帝的圣言的接受、保守和经历,就可以识别教会的真假。所以,上帝的圣言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

异议#1:每个人都夸耀自己所信奉的教义与圣经相合。所以,教义不可能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因为到底是谁的教义合乎圣经,始终是一个争辩不清的问题。
回答:(1)这显然证明每个人都确信坚持真教义是真教会的特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教义合乎上帝的圣言。
(2)夸耀什么和是什么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教义都必须以上帝的圣言这块试金石来检验。

附加性异议:既然在解释圣经方面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意见,假如我们顺服教会或教会有形的元首教皇的告白,不是更安全吗?这样,谁是真教会这一问题就不需要回答,也不需要消除了。
(1)罗马教皇和那些追随他的人也自夸是真教会的一方。既然他们也是争议的一方,即使他们是真教会,也无法对自己做出客观的宣告,何况他们也不是真教会。假如这样行,他们在这件事上所做出的也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宣告。
(2)圣经本身做出这样的宣告,解决这一整合疑点,并且有充分的清晰度。若是有人不愿意顺服上帝在圣经中所做出的宣告,而是予以反对,那就是自担风险,自受审判。
(3)使徒保罗指出:“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林前 11:19)。因此,不要期望结束一切争议,我们所需要的是持守律法和先知的道理,按照规矩而行(路 16:29,31;赛 8:20;加 6:16)。

异议#2: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无法考察圣经,也无法晓得各个教会的基本教义。因此,教义与圣经的一致不能成为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
回答:瞎眼或无知之人不会用合宜的试金石查验黄金,难道这样的试金石就不是试金石了吗?难道这就是说无法识别黄金了吗?显然不是!上述说法也是如此。即使有人因为悟性方面的黑暗不能理解上帝圣灵的事,这也并不否定上帝的圣言就是试金石。得蒙光照的人晓得如此,也深信不疑。

附加性异议:这些可怜的人如何决定他们当参加哪个教会呢?他们只能盲目地前行。如果他们已经加入了一个教会,他们怎会晓得自己所加入的教会是真教会呢?
回答:(1)不管人建议用什么作为辨别教会的标记,这个问题始终存在。
(2)他们的责任就是多多祷告,考察圣经,根据上帝的圣言来鉴察一切。如果上帝按祂自己的美意把天国的奥秘启示给某个人,这纯粹是祂的恩典(太 13:11)。
(3)即使加入了真教会,但在里面仍然是瞎眼的,未归正的,也没有任何益处。但是,当上帝使祂的选民归正,光照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晓得何谓真教会,并为自己是真教会的成员而欢呼:“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诗 122:1-2)。如果有人盲目地加入天主教教会,他肯定是加入假教会了。

异议#3:在教会中会有很多谬误,真教义并不是始终都有,也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因此,真教义并不是分辨真教会的无谬的标记。
回答:(1)即使有时在教会中有很多谬误,即使教会中充满了谬误(在敌基督出现的时候就是如此),但仍然能够在那里发现上帝的圣言和真教义。而且也始终有捍卫真道,抵挡谬误的人。
(2)这一切谬误都与真理的根基无关,因此人藉以得救的真理在本质上仍然还在那里保留。如果这一聚会充满了根本性的谬误,只有一些在本质上与得救无关的真理仍然还在(在所有异端聚会中就是如此,在这样的聚会中仍然能够发现一些真理),这样的聚会就已经不再是教会,所有的真信徒都有责任从这样的教会中分别出来。上帝也会吸引祂自己的子民脱离这样的教会。

异议#4:教会比上帝的圣言更容易分辨,因此,不是上帝的圣言,而是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分辨的标记。
回答:外在的聚会确实比上帝的圣言更容易看得见。但是,在这些聚会中,到底哪些属于真教会,却不容易分辨,并不比上帝的圣言更容易辨识。准确地说,上帝的圣言比这些聚会更容易分辨,因为正如我们在上面所阐明的那样,只有借助上帝的圣言才能对这些聚会加以分辨。

附加性异议:应当考虑教会的年代和荣耀。只要这些方面非常明显,就必须说我们在那里所见到的教会是真教会。
回答:我们在前面已经阐明,这并不是教会的特征。在一个地方历史最悠久的教会,在另外的地方却是最新出现的教会。在一个地方最公开最荣耀的教会,在另外的地方却是最不显眼的教会。古老的谎言绝不会因其古老而成为真理。教会外在的和世上的荣耀并不是教会灵命的特征,一般说来,反倒是属世的假教会的特征。

异议#5:用上帝的圣言分辨教会,可能会出错。因此,上帝的圣言不可能是分辨真教会的特征。
回答:上帝的圣言就是永恒的真理。上帝的圣言既不会出错,也不会使人出错,但是人的理解可能会出错。虽然人的理解有时出错,但并不是总是出错,而且人也不会始终不确定自己是否犯了错误。人既能够理解事物,也能感受事物,使他晓得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并没有错。“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祢是上帝的圣者”(约 6:69);“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上帝来的灵,叫我们知道上帝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林前 2:12);“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约壹 5:6)。
其次,假如一个人仅仅依赖一个教会的见证,就更有错谬的危险,因为假教会也声称自己是真教会。所以,我们必需有一个无谬的可以信赖的分辨教会的标记,这一标记本身是无谬的,同时也不会使人错谬。只有上帝的圣言才是这样的。如果听到一个教会说自己是真教会,并用上帝的圣言来考察他们的教义和生活,发现确实相合,那么,他就可以和那些信靠的撒玛利亚人一样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了”(约 4:42)。因此,上帝的圣言就是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教会是真是假必须用上帝的圣言来确定。
分辨真教会的第二个标记就是其成员的圣洁性。与上帝的圣言相合的教义乃是最突出的分辨真教会的标记,这个标记本身就是充分的。其他所有标记都要用上帝的圣言来检验。但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这一主题,更加清楚地分辨教会的真假,我们将考虑其他三个分辨教会的标记,而成员的圣洁与否就是分辨教会真假的第二个标记。我们已经在上面阐明,只有归正的人才是教会的真正成员,圣洁是真教会的一个标记,这一点源于使徒信经的告白:我信神圣教会。既然圣洁是分辨教会真假的一个标记,我们就可以用这一标记来对教会加以辨识。因此,缺乏真圣洁的聚会,就不是真正的聚会。其他一些教会也自诩圣洁,但他们所言的圣洁并不是真正的圣洁。所以,我们首先必需根据上帝的圣言界定何谓真正的圣洁。
(1)真圣洁出自真信心。没有真信心,也不会有真圣洁。信心接受基督为中保,因而使人称义并成圣(约 1:12)。藉着信心,灵魂与基督真正联合(林前 6:17)。藉着信心基督住在人的心中,成为人的生命(弗 3:17)。信心洁净人心(徒 15:9)。信心藉着爱心作工(加 5:6),信心使人生发好行为(雅 2:18)。
(2)真圣洁在于使我们的意志与上帝的旨意相合(弗 6:6),与上帝的律法相合(太 22:37),使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得以恢复(弗 4:24)。
(3)无论从事什么行动,圣洁所寻求的并不是自己得尊荣,而是荣耀上帝(林前 10:31)。
只有在真教会中才会教导、实行这样的圣洁。其他聚会,不管它们是否声称或假装自己也具有这样的圣洁,所实行的不过是属血气的美德,这样的美德甚至外邦人也能超过他们。这既不是上帝在其圣言中所要求的真圣洁,也不是现在我们正在集中探讨的圣洁。
我们主张真圣洁是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参加这个教会的人,都具有这样的圣洁。我们所说的意思是,在那些晓得何谓真圣洁并努力追求的人身上具有这样的圣洁,那些真正属于教会的成员具有这种圣洁。教会有可能被许多并未归正的人充满,他们在教会中会占据大多数,从而压迫敬虔之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这句话在此处也同样是真实的。我们主张真圣洁是分辨真假教会的一个标记,我们所指的并不是某一城市或村庄中这个或那个具体的教会,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教会,这一教会分散在世界各地,是所有个体教会的总和。我也不敢说在每个教会中都能找到真正敬虔的成员,因为个体教会有可能在教义和生活方面蜕化变质,因而逐渐死亡。
我们认为,分辨真假教会的第三个标记就是正确地施行圣礼。同样,这一点也必需根据上帝的圣言来决定,并且不要单独以此为标记,要结合其他标记。在何处发现第一个标记,也必定能够找到其他标记。圣礼是基督在教会中设立的,其施行的方式在圣经中也有规定。我们将在第三十七章中考察圣礼的性质和施行(参考创 17:14;民 9:12;太 28:19;林前 11:23-30)。圣礼是恩典之约的标记,是单单为那些与圣约有份的人设立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或印记,同样,教会也因为圣礼的不同而不同。虽然每个教会都声称自己有圣礼,但却不一定正确地施行。有的教会把圣礼作为合一的标记,或是仅仅在外部记念基督的受难,也有的教会认为圣礼就是基督本人的外在标记,把基督的灵验归于圣礼,从而否定了圣礼的性质。
第四个分辨教会真假的标记就是上帝国度的钥匙的运用。耶稣把上帝之国度的钥匙赐给教会,目的就在于把那些祂吩咐吸收进来的人吸收进来,把那些祂吩咐排除的人予以排除。这些钥匙就是上帝圣言的宣讲和基督徒的劝惩,这些内容我们将在第二十九章探讨。教会是与世界分别开来的聚会,教会在其元首耶稣基督之下彼此联结,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考察了与此有关的内容。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主基督赐下钥匙,吩咐把那些既不坚持真道,也不按真道而生活的人赶出教会(参见:太 18:17;林前 5:13;帖后 3:14)。由钥匙可以识别锁,同样,教会也可根据其钥匙得以识别。但是,这些钥匙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结合其他分别教会真假的标记;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钥匙,必须根据上帝的圣言决定。如果那些在教义上有错谬,在生活上有过犯的人被排除在教会之外,而持守正统教义、敬虔度日的人则被保守在教会之中,那么,这些钥匙就得到了正确的应用;由此人就能够识别出这是真教会来。如果不管人的教义和生命如何,都一概纳入教会之中,或是把持守正统教义的人排除在外,却把错谬者纳入教会团契,这种做法显明这是一个假教会。当然,不完美到处可见,但这种不完美并不能否定事物本身,因此,教会在运用这些钥匙时也会有不完美之处。尽管在一个教会中这些钥匙的应用比在另一个教会中更有一贯性,但这些钥匙的正确应用在真教会中都能找到。
一个人若是综合性地考察这些分辨真假教会的标记,就一定能够清楚地认识真教会,他必定会公开地宣告,与那些所谓的教会相比,不管它们给自己取什么名字,只有改革宗教会才是真教会。世上有很多书籍无可争辩地表明,这些显明真教会的标记只能适用于改革宗教会,若是有人持相反意见,我们也能够向他证明这点。因此,我们在上帝的恩典中高兴欢喜:愿祂的圣名被赞美,得荣耀,直到永永远远!

13.证明改革宗教会是真教会的延续(The Reformed Church Vindicated a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True Church)
有些人虽然不能根据上帝的圣言驳斥我们的这种主张,仍然绞尽脑汁,想出两大异议,希望证明改革宗教会并不是真教会。

异议#1:改革宗教会是新出现的,只是在上一世纪才开始存在 ,而真教会则是一直存在,持续不变的。在茨温利、路德和加尔文之前,哪有改革宗教会?
回答:首先,真教会因其持续性而始终保持稳定,这种持续性并不是起伏不定的。纯正的真道是分辨这一真教会的无谬的标记,如前所述,这一标记对于真教会而言始终是可靠的。何处有纯正的真道,何处就是真正的教会。这纯正的真道是先知和使徒藉着上帝的圣灵在圣经中记载的。只要改革宗教会持守这种持续不变的真道,她就是真正的教会。在路德之前,这一教会已经存在于持守这一永不止息的纯正真道的地方。
其次,改革宗教会持守使徒所传递的真道,因此也是使徒教会。
(1)在使徒在世期间,这一教会已经分散在世界各地。
(2)在使徒时期之后,这一教会仍然在异教帝王的领土上存在,直到主后300年君士坦丁大帝执政时期。在这期间教会曾经受到严酷的迫害,但是无人能够摧毁教会。
(3)此后,这一教会存在于被敌基督者渗透的地方,关于这敌基督者,使徒保罗曾经说:“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帖后 2:4)。此处所说的就是当时在罗马、主要在欧洲的教会,这一教会已经被教皇制渗透,从而逐渐被谬误充斥。教皇制宗教并非一直就是现在的样子,因为其谬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谬误还很少,这样在这个教会中间还可以忍受,但要承受很多的苦楚和悲哀。后来谬误不断加增,人已经无法继续留在里面。因此,教会基于上帝的吩咐,要与它分别,从它中间出来。教皇制宗教及其依随者存在于教会之中,并且压制教会。我们认为,虽然有教皇制的谬误逐渐引进,败坏了教会,但教会仍然存在。她就存在于教皇制教会存在的地方。她并不处于教皇制教会里面,相反,教皇制教会处于她的里面。
(4)只要有两个见证人的地方,真教会就存在(启 11:3),这就是说,尽管只有很少的见证人,但这数目也已经足够了。自从君士坦丁时期以来,一直有些人反对教会中浮现的各种谬误,或者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是以书面的形式。一个特定的教会在教义上保持纯正的时间长于另外一个教会,那些教义纯正的教会就在反对谬误方面担任见证的角色。
(5)这一真教会存在于几个独立的教会中,这些教会都是与教皇党有分别的,以前的教会都曾经对他们发动迫害,周期性地消灭了一些教会。在法国南部一些地区,在英格兰、苏格兰、波西米亚和皮德蒙特的一些地方,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教会存在。教皇对这些教会发动了诸多的迫害,但这些教会到今天一直持续存在。历史书对此有丰富的见证。有几位教皇派的作者,比如苏马努斯(Thumanus)、西尔维厄斯(Aeneas Sylvius)、埃克修斯(Eckius)、托克莱优斯(Tochlaeus),都特别写过关于皮德蒙特居民的文字,说他们是异端分子。他们指出,在茨温利和路德之前,就有很多人坚持这样的教义,当然他们称这些人为异端。而茨温利、路德和加尔文所作的不过是把这些教义重新提出来。
有两个教皇派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特别突出地谈及瓦勒度派人士(Waldense)。他们的见证非常重要,所以我自己就把他们的一些话翻译过来。
雷内瑞斯(Reynerius),是宗教裁判所的领头人物之一,他在1400年之前就写到关于瓦勒度派人士的事:

在现在出现和一直存在的各种派别中,对罗马天主教最有害的莫过于利昂派了(Leonist,也就是可怜的利昂人――瓦勒度人),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派别历史最悠久;因此有些人说,这个派别自从西尔维斯特以来就存在,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个派别自使徒时期就有。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个派别是所有派别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几乎没有不曾支持这个派别的地方。第三个原因就是:其他所有派别都因其抵挡上帝的各种亵渎极其可憎,就把听到的人吓走了,但这个派别颇有敬虔的外貌,因为他们在所有人面前都是生活正直,相信上帝所说的一切,并且坚持“信经(《使徒信经》十二条)中的各个条款。但是,他们却说罗马天主教及其圣职人员的坏话,对教皇、枢机主教、主教和其他圣职人员大加非议。

大主教塞斯流斯(Sesselius)在他所著的书中反对瓦勒度派,他说:

瓦勒度派源自一个名叫利奥(Leo)的笃信宗教之人,他生活在第一位基督教君王君士坦丁大帝时期。这位利奥瞧不起教皇西尔维斯特的贪爱钱财,和君士坦丁统治下所享有的过度的自由。他们宁愿追求信仰的俭朴,忍受贫穷,也不愿意效忠西尔维斯特,被那些奢华的东西污染,这本是那些同情真道的人所当享有的福分。

以上就是这些人的见证。你还问在路德之前改革宗教会是否存在吗?我的回答就是可以在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教会中找到,也就是在那些居住在皮德蒙特的瓦勒度人士中间。我们的教义与他们的教义一致,在各个方面都与上帝的真道相合。

异议#2:这一异议与传道人的差传有关。假如神职人员不是由教皇或其他神职人员差派的,就没有真正的教会。既然在改革宗教会中的传道人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差派的,所以他们的教会不可能是真教会。
回答:首先,我们并不认为由教皇差派是真教会的必要因素。事实上,我们认为,在真教会脱离教皇制教会之后,这种来自教皇的差传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敌基督者并没有按立牧师的权柄。他们的差传,在真教会还没有离开之前,还可以得到承认,因为他们仍然在这个教会中,所以他们的差传也是出于教会的。
其次,我们在前面已经证明,牧者的传承并不是分辨教会真假的标记。牧师的按立也不是一个圣礼,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真教会即使完全没有牧师的侍奉,仍然能够存在。
第三,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即使没有遵行在有组织的教会中通常举行的礼仪,教会仍有权柄呼召那些她视为合适的人进入话语的侍奉。牧师的按立来自上帝,其权柄源自上帝。人不过是借以施行的器皿罢了。已经成形的教会可以这样设立牧师,当教会正在重建,一切还未确定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按立牧师。在《使徒行传》1章15节,拥有一百二十个会员的教会指定了两位使徒候选人,然后由抽签的方式决定(徒1:23)。使徒在各城中选立长老,由教会按手(徒14:23)。同样,教会在确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设立牧师。

附加性异议:这样就成了特殊的按立,需要他们施行神迹才行。
回答:这种按立并不是新出现的,而是原来就存在的。因此,并没有出现新的教义或做法,只是环境有些特殊。并不是所有的先知都曾施行神迹,而且使徒所行的神迹对于我们而言仍然有效,因为都是同样的教义和做法。

第四,改革宗教会在宗教改革一开始,当她脱离教皇制教会的时候,也有很多神甫在他们中间,他们离开了教皇制教会,转移到真教会中,与真教会同出同入,传讲真道。他们能够按照通常的方式按立他人进入牧职。如果你在按立的问题上坚持己见,可以在此处找到依据。

异议#1:他们原来接受按立的时候,受命传讲教皇制教义,施行教皇制的各样礼仪。
回答:他们接受的是真教会的任命(那时正遭受教皇制的蹂躏),使命就是传讲真道。传讲真道也是上帝差派传道人的目的,因此也是教会任命传道人的目的。教皇党也不敢反对这一点。他们也不敢主张自己受命是要传讲偶像崇拜。因此,那些离开罗马天主教教会的神甫的按立既是合法的,也有正当的目的,因为他们受命并不是要提倡偶像崇拜之说。

异议#2:他们的按立已经被撤销了。
回答:(1)教会从天主教分离出来之后,剩下的惟有抵挡基督教的成分,不再是一个教会,因此对那些离开的人也没有任何权柄。
(2)免除忠心的牧师的圣职是不公正的,因此,他们因着共同的使命仍然是合法的牧者和教师。

异议#3:天主教的按立不再被视为合法的按立,因为现在若有神甫到我们中间来,希望成为牧师,就必须重新按立。因此,那些当初离开天主教的人的按立也是不合法的。
回答:这两者截然不同。当初教会仍然处于天主教中,按立的合法性源自教会。但在真教会离开之后,其中所进行的按立不再出于真教会,而是出于假教会。因此,天主教原来的按立是合法的,而现在的按立则不具备合法性了。

14.真教会认信基督及其真道(The True Church Confesses Christ and His Truth)
现在我们转向前面所讲述的教会观,如前所述,教会通过真诚地认信基督及其真道而显明出来。当思考教会的时候,通常把教会分为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这种划分与教会的本质无关,因为这种划分使人觉得仿佛有两个本质不同的教会存在,各有不同的成员组成,其实教会只有一个。这种划分是与教会的外在状况有关,由于谬误、不敬虔和迫害的存在,教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见度。我们已经在前面阐明了这种情况。教会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因素使得教会的存在模糊不清,但有时候教会确实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无论如何,教会就像火与光一样,总是竭尽全力显明自身,使众人都能看到。教会不怕刀剑,不怕烈火,也不怕绞刑架,她所夸口的就是殉道士,他们以自己的死亡为真理打上了印记。她把这样的场景视为诸多的胜利。她惟一的渴慕就是可以有形有体地显明出来:为此,她不断地努力显明自己,不是借助手中的刀剑,而是通过对基督及其真道忠心的认信。她告白说,作为中保,基督是惟一的至足的救主,藉着祂的受苦和受死,祂为其子民的罪而满足了上帝的公义,使他们与上帝和好。基督通过自身的顺服,作为他们的中保,为他们成全了上帝的律法,宣告他们在祂里面是义人,是永生的后嗣。教会宣告,惟独那些藉着真信心如此接受基督的人,才能和祂有属灵的合一,在祂里面生活,并通过圣洁的生活彰显祂的性情,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2:6)。
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基督徒聚集在一起,聆听上帝的圣言,参加圣礼,他们保守自己,与世界分别,正如山上的城(太5:14)。他们常作准备,若有人问他们心中盼望的缘由,他们就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他们这样行不像是做给人,倒像是做给上帝的,总是存谦卑、敬畏之心,绝不操之过急。为了这一目的,他们得蒙呼召,被召聚在一起。“这百姓是我为自己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43:21);“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祀,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 2:9)。

15.真教会从事属灵争战(The True Church Engaged in Spiritual Warfare)
我们在前面还曾提及,在其元首耶稣基督的名下,教会运用属灵的武器针对她和基督的仇敌争战。在这一方面,需要分清得胜的教会与争战的教会。
得胜的教会在天上,由那些在信心、成圣和属灵争战道路上已经得胜,并获得冠冕的人组成。“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榈枝: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启 7:9,14-15)。
 争战的教会是在地上的教会,这教会与外在的敌人、魔鬼和世界,以及内在的敌人,也就是自身的血气争战。魔鬼从起初就是杀人的,从关于女人的后裔那一应许出现时起,魔鬼就开始以其邪恶的仇恨抵制这一应许,并一切相信这一应许的人。牠竭尽所能地折磨他们,若有可能,就拦阻他们,不让他们归向基督。如果他们已经归向基督,牠就想方设法吸引他们,使他们偏离基督,魔鬼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给教会的荣耀抹黑。教会运用属灵的武器与魔鬼争战,与一切仇敌争战,正如《以弗所书》6章11至18节所描述的那样。
教会与世界彼此藐视,原因如下:教会的成员比那些属于世界的人有着更卓越的精神;他们以真理和自身圣洁的生活使世界知罪,并定了世界的罪;他们愿意独自居住,与世界分开,不愿意与世界搅合在一起。事实上,在本质、目标和生活方式上,在各个方面,教会与世界都是针锋相对的。结果,在其活动中,双方都试图保护自己,免受对方不利的影响。
世界所运用的是属血气的武器,毁坏人的财产,嘲弄敬虔之人的名誉,用烈火和刀剑来对付他们,目的就在于使他们偏离真道和敬虔。世界想方设法要把教会和自己绑在一起,从而使教会与它一致。
教会所寻求的是拯救世界,通过信心和悔改使世界归向她。要实现这一目的,教会并不使用属血气的武器,这些武器也是教会本身所不具有的。教会所使用的是属灵的武器:圣灵的宝剑,也就是上帝的圣言,她整个的认信,圣化的生活,对真理坚定不移的捍卫,以及为基督的缘故而忍受一切的耐心。圣经中经常提及这一属灵的争战:“你们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 6:12);“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提后 2:3);“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来 10:32)。内在的血气是最具有伤害力的敌人。没有这个敌人的配合,其他敌人就没有立足之地。圣洁是教会的装饰,而罪恶则是教会的耻辱。凡是教会的真成员,由于拥有圣灵和使命,都恨恶罪,努力与罪争战,要胜过罪,而不是被罪所胜。在以下的经文中,保罗所讲的就是这事:“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5:17)。彼得也劝教会投入这场争战:“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 2:11)。

16.教会第一号最难对付的仇敌(The Antichrist:The Foremost and Most Formidable Foe of the Church)
教会在世上有很多仇敌,敌基督是教会所面对的第一号最难对付的仇敌。敌基督是造成教会遭受各种迫害的最突出的原因。
“敌基督”(antichrist)一词由两个词组成,一是anti ,这个词的意思要看上下文而定,既有“敌对”的意思,也有“支持”的意思,另外一个词就是Christos,是指“基督”。因此,“敌基督”一词是指抵挡基督的人,但是表面上也有支持基督的意思。
有时这个词也用于指反对基督的位格和教义的各种异端分子。“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约壹 2:18)。但是,一般而言,这个词是指头号敌基督者,也就是反对基督的教义和信徒的众人的魁首。将来必有这样的人出现,这一点得到了圣经中许多经文的证实,事实上没有人否定这一点。

问题:谁是敌基督?
回答:与所有抗罗宗人士一样,我们的回答是:罗马教皇就是敌基督。教皇党人坚决否定这一主张。

17.圣经中关于罗马教皇就是敌基督的证明(Scriptural Proofs that the Pope of Rome is the Antichrist)
我们将首先证实我们的主张,然后答复教皇党的异议。要清晰地认识我们的主张的效力,必须综合来看我们的论辩,也就是必须把各种论辩视为一个论辩。我们的证明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来看,本身都有说服力。
我们的第一个证明源自名字本身,这一名字的意思就是黑暗。“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他的数目就是六百六十六”(启 13:18)。在15章2节中,说这是他名字的数目。主不想明确地称呼他的名字;有可能是他得遂其愿,或者是主并不想把属于他的奥秘显明给每一个人(参考太13:13)。不可否认的是,此处确实是指敌基督。但是,要证明这一点,就不是人人能明白的了。要把他识别出来,必须注意:1)约翰是用希腊文写作的,而希腊文字母也可用作数字;2)这些表示数目的字母所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在圣经中还读到“……他名之印记”(启 14:11);“……并它名字数目的人”(启 15:2);3)他的名字由表达六百六十六这一数字的字母组成。
首先,波利卡普(Polycarp)是使徒约翰的门徒,而爱任纽(Ireaeus)则是波利卡普的门徒,爱仁纽曾经得出lateinos一词,并且指出,敌基督将来会从意大利和拉丁教会中出现。意大利,至少是意大利的一部分,在基督诞生之前,就有过一位国王,他的名字是Latinus,他父亲是Faunus,而Faunus的父亲则是Picus,Picus的父亲是Saturnus,Saturnus的父亲是Janus,而Janus则是意大利第一位国王。意大利,或者至少是环绕罗马城的那一部分,被称为Latinum,此名由Latinus而来,那里的人所讲的语言被称为拉丁语(Latin)。Latinus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写为lateinos,而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字就是666。因此,调查敌基督的出处,就会追溯到罗马、拉丁教会及其主教,后来被称为“爸爸”(papa)、“教父”(pope)。教皇是Latinum的所有人,而Latinus则是罗马城建造之前的国王。教皇在拉丁教会中确立了自己的权势,西方教会长期以来都被称为拉丁教会。每当召开大型的教会会议的时候,西方主教被称为拉丁主教,而东方主教则被称为希腊主教。直到现在,教皇在其文谕中仍然使用拉丁文。在全世界,教会的敬拜、弥撒等一直是用拉丁语进行,这必定是上帝特别的护理,由此清楚地证明罗马教皇就是敌基督。
其次,如果比较教皇与666这个数字所表明的人,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皇就是敌基督。
(1)他居住的地方是在罗马城,这城建立在七座山头上。《启示录》17章1节确认,这是指敌基督,第9节指出他的宝座:“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启 17:9)。
(2)根据第10节和11节,他将成为这一领土的帝王,因为七王是指在罗马城施行统治的七个朝代,在使徒约翰时期,五个朝代已经寿终正寝。第六个朝代由各个帝王的统治组成,当时正是这样的朝代在施行统治,此后所接续的就是第七个朝代。然而,在统治罗马的各个帝王过去之后,继承其统治地位的恰恰就是教皇。
(3)他的名字由代表666这个数字的字母组成,他将在罗马帝国毁灭的时候登上王位,而十王与他同时领受统治的权柄。“你所看见的十角就是十王”(启 17:12)。这一切都在主后500年至600年期间发生了。
 (4)这个人将再次引进异教的偶像崇拜(参考启 13:3,12-15)。君士坦丁大帝清
除了偶像崇拜,罗马这个异教性的帝国受到了致命的创伤。但是,第七个王,也就是教皇,则恢复了偶像崇拜,方法就是让人们拜圣像。
(5)其名字由666这一数字所表达的人会受人的崇拜,得到超人的荣耀(参考第4节)。
(6)这个人会亵渎上帝和上帝的教会(见 5-6节)。
(7)他参与“圣”战并得胜(见 7-8节)。
(8)他统治的时间是四十二个月。
(9)全世界都对他效忠,跟随他(见 8节)。
(10)他在一切的事上都有敬虔的外表;他有羔羊的角,但说话则好像龙(参见 11节)。
(11)他通过神迹奇事蒙骗人(参考13-14节)。
(12)名为六百六十六的人会使拜偶像成为强迫性的义务,那些不顺服的人就被处死(参考15节)。
(13)他会强迫每个人都认可他,跟随他的名,宣布对他效忠。他们必须佩戴一种标记,拒绝的人就不能从事买卖之事,社会交往也被禁止(参考16-17节)。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与教皇比较,就会发现二者一模一样,我们在下面将予以说明。因此,我们已经考察了666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情况,还有承受这一名字的人。假如有人不能从中得出教皇就是敌基督的结论来,肯定是瞎了眼,因为教皇的名字和活动与这些方面完全一致。
当然,天主教本身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天主教无法认识这一点,这是必然的,因为假如天主教认识到这一点,就表明其结局近了,然而事实上天主教还要存续一段时间。

异议:“Latinus”这个词中间一定没有“e”这个字母,因此,这个词并不等于666。
回答:(1)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用的并不是拉丁文,而是希腊文。在拉丁文中“Latinus”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就是“Lateinos”。爱仁纽本身就是一个希腊人,他当然知道如何用希腊文写这个词。
(2)拉丁文也用“ei”代替“i”,比如在“Sabeinos”、“Antoneinos”、“Lateinos”这些词中,在以下的短语中也是如此: quam primum Cascei,Populei tenuere Lateinei。因此,上面的异议站不住脚。

我们的第二个证明就是,敌基督一定是在罗马城拥有宝座和地土。“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启 17:9);“你所看见的那女人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启 17:18)。此处把敌基督描绘成一个女人,是“大淫妇”(启17:1),这是因为偶像崇拜――这在圣经中被说成是“淫乱”,也是由于可耻的肉体上的淫乱和放纵,这恰恰是在罗马城和意大利那些所谓的神职人员中颇为流行的。这个大淫妇会占据这座大城,使其脱离世上君王的统治。这个城市就是罗马城,是帝王的宝座。在罗马城郭内有七座山,这是并不需要其他证据的事实。以前及现在的作者都称罗马城为座落在七座山上的城。维吉尔是一个罗马作家,他大约死于基督诞生之前十四年,他写道:

Georgicon, Lib. 534-535.
Scilicet,et rerum facta est pulchrrima Roma,
Septum quae una sibi muro circudedit arces。

   翻译为:因此,罗马城是所有城市中最有荣耀的城市,惟独它被七座坚固的营垒环绕。

欧维丢斯(Ovidius),大致生于基督诞生之前三十八年,他写道:

Tristium, Lib,5,69-70.
Sed quae de septem totum circumspicit orbem
Montibus,imperii Roma deumque locus.

    翻译为:罗马,众神之处,从七山之上俯视全地。

Tristium, Lib, 7, 51-52.
Dumque suis septem victrix de montibus orbem
Prospiciet domitum Martia Roma, legar.

 翻译为:只要勇敢善战的罗马城仍然从七座山上俯视被征服的世界,我的作品就仍然会有人阅读。

教皇已经在这座建立在七座山上的罗马城中得到了他的宝座。他所统治的领域扩展到这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他在罗马城统治着许多国家(启17:15)。他喝醉了圣徒的鲜血,把认信真理之人的鲜血如同水一样倾倒出来(启17:6)。世上的君王同心合意地将自己的权柄交给他(启17:13-14)。因此,教皇就是敌基督。

遁词:天主教为了不把这种可怕的罪名加在自己的身上,同意此处所说的大淫妇和大城是指罗马城,但不是指现在的罗马城,而是指在罗马皇帝统治期间异教的罗马城,那城确实喝醉了众圣徒的血。
回答:《启示录》17章明确指出所说的是罗马皇帝之后的罗马城,并不是他们统治时期的罗马城。众所周知,罗马教皇是在罗马帝国各个皇帝之后登上宝座的,直到如今。这在我们第三项证明中清楚可见。

第三项证明来自迫害及其公开出现的时间。那兽在罗马疆域和全世界继承了帝王们的权柄:“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出来,有十头七角,在十角上戴有十个冠冕,七头上有亵渎的名号”(启 13:1);“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并且归于沉沦”(启 17:10-11)。
 “七头”不仅仅是指罗马城郭内的七座山,还指七王,这七王并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七个统治时期。五个统治时期已经过去:君主、市长、议会、总督、独裁者。当使徒约翰撰写《启示录》的时候,正处于第六个统治时期,毫无疑问,那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皇帝。在他们统治期间,这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到了统治罗马的第七个头执政的时期才会出现。那首就是第七个头,就世俗的统治而言,它是在罗马皇帝之后才出现。同时,它也是第八位王,声称自己对人的灵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柄。这就证明,此处所说的并不是以前的罗马,而是在教皇统治下的罗马。
另外,这第七个头不会像其他头一样很快下台,因为罗马政府以前的各个统治形式所存续的时间都很短暂。但是,这种统治形式却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2个月或1260天。既然此处所指的是年数,这只有对教皇才适用。另外,在《启示录》17章12至13节还说:“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但是,在罗马皇帝统治期间,这事并没有发生,因为他们都是君主,是最高统治者。后来,罗马帝国被哥特人、伦巴迪人和其他异教国家摧毁,并被分为十个国家,这事才得成就。
大约就在同一时期,那兽也崛起了,它攫取了罗马,成就此事的不是别人,正是罗马教皇。即使这些国家在某段时期内统治意大利,他们也没有把自己的中央政府设置在罗马城。然而,十王却把自己的权柄交给那在罗马这七山之城设立宝座的兽,他们所想的就是得到教皇的认可。他们执行教皇的旨意,与基督及其教会争战。请注意,这就是那位敌基督,他在罗马帝国各个帝王之后,在罗马城也就是世界上,设立他统治的宝座,而这一时期正是十王在罗马帝国毁灭之后得到权柄的时期。现在那些被称为皇帝的人直到325年之后才上台。他们对罗马城既没有任何权柄,也没有把他们统治的宝座设置在罗马城,因此他们对罗马的统治是徒有其名。但是,教皇却在罗马帝国各个皇帝之后统治这块疆域。十王是和教皇同时得了权柄,他们没有把权柄交给别人,而是交给了教皇,目的就是要流教会的血,迫害教会。因此,教皇就是敌基督。

我们的第四个证明取自敌基督的行为。
首先,他会把自己安置在上帝的圣殿里。“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帖后 2:4)。教会是上帝的家(提前 3:15),也是上帝的殿。“因为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林后 6:16)。他会坐在教会里,仿佛他就是上帝一样,他把自己视为教会的元首;他不会作为外在的敌人接近教会,与教会争战,而是从教会内部出现,在教会中霸占元首的地位。天主教公开承认教皇是教会的元首,并且授予他“我们的主教皇”(Our Lord God the pope)这样的称号,除了教皇之外,以上所述的敌基督的状况还有谁更适合呢?
其次,他会发动离经叛道之事。“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帖后 2:3)。教会一直在与许多异端作战,在教会早期阶段就已经如此。罗马教会长期以来保持了纯正,这就使得其他饱受异端搅扰的教会托庇于罗马教会的保护之下。罗马主教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地高抬自己,使自己凌驾于众教会之上。他想使自己在教义争议方面的宣告被人作为上帝的启示接受,任何人都不得与他相悖。但是,因为异端在罗马教会中也兴起来,对纯正真道的背叛就非常容易、非常迅速地影响到整个的教会。这种离经叛道发展迅速,一个谬误又导致另外的谬误出现。
事实上罗马教会已经完全背离了真道,在目前这本书中处处都证明这一点。罗马把自己的宣告和传统与上帝的圣言并列,并且反对上帝的圣言。罗马禁止人读圣经,吩咐人把一块饼当作上帝来敬拜,并且让人拜天使,拜死去的圣徒,竖立圣像和祭坛,声称这些东西本身就有赦罪的权柄,助长离经叛道之事,教导说人不仅能够达于完全,而且还能成就剩余的功德,教皇可以把这些功德放在功德库里随意支配。罗马否定基督的功德足以补赎所有的罪,既包括原罪,也包括本罪。它教导说,人能够而且必须靠自己赢得天国。罗马还杜撰了炼狱的存在,并且代表活人和死人,在每次弥撒中都把基督再次献上为祭。罗马的谬误数不胜数,这些已经足以证明罗马教会及其追随者已经背离真道。
第三, 敌基督高抬自己超过世上的君王。“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帖后 2:4)。在《诗篇》82篇1节和6节中,称君王和执掌权柄的人为“诸神”。教皇高抬自己,超过一切君王。他也非常清楚自己攫取了这样的权柄,并且也行使这种权柄,他任免君王,把臣民从他们的誓言和顺服中释放出来,随心所欲地把国土赐给他所喜欢的人,比如他把美洲赐给西班牙国王。但是,君王也变得越来越聪明起来,他们不再介意教皇废立的权柄。到一定的时候,他们就会笑自己的愚蠢,为什么这样尊重他,并且憎恨他,离弃他(启17:16-17)。
但是,教皇仍然任凭别人把他当作上帝一样,每个人都在他面前顶礼膜拜。他抵挡天上的上帝,确定与上帝所设立的圣礼相抵触的做法。虽然基督设立了饼与酒两个标记的圣餐,他竟然胆敢只用一个标记,也就是饼来施行。
第四,敌基督要行神迹奇事。“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帖后 2:9);“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他因赐给他权柄在兽面前能行奇事,就迷糊住在地上的人”(启 13:13-14)。那些属于天主教的人是世上惟一吹嘘神迹奇事的人,他们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真教会。这是何等地盲目无知啊!因此,这清楚地表明教皇就是敌基督。人们也不再象黑暗盛行的时候那样轻信他们的神迹奇事。现在,人们嘲笑他们编造的神迹奇事。
第五, 敌基督的生活会大有荣耀。“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装饰”(启 17:4)。在《启示录》18章12节和16节对这种荣耀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如果考察这些经文,然后再看看教皇和那些追随他的人,教皇和他的枢机主教们穿着紫色的衣袍,就不得不说,就这一段落中所描述的敌基督而言,教皇就是敌基督,这是再明确不过了。不管是在教义上,还是在生活上,教皇丝毫都没有与使徒彼得类似的地方。
第六,敌基督会与圣徒争战。“又任凭他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又有权柄赐给他……又叫所有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他又叫众人……都在右手上或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做买卖”(启 13:7,15-17)。把教皇所作的事与这段经文对照,你就会见到这段经文恰恰就应验在教皇身上。抵挡真教会的,除了教皇还有谁呢?杀戮那些见证真道的真信徒的,除了教皇还有谁呢?成千上万的人已经因为教皇的指令而丧失了生命。那喝醉众圣徒鲜血的,不是他,是谁呢?任何人若不承认自己是天主教徒,若不想承认教皇是教会的元首,若不去参加弥撒拜那饼神,若不携带念珠、十字架或任何表明自己是天主教徒的东西,就必会被驱逐,不能做生意,不能从事自己的行业。他们被压制,受折磨,被侵犯,被关闭到修道院和监狱里,被送上断头台和绞刑架,财产被剥夺,儿女被抢走。难道这不向全世界见证教皇就是敌基督吗?
第七,另外,在《提摩太前书》4章1节和3节中还说,“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就是上帝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看一看全世界,问一问到底是谁背叛真道,禁戒食物。所有人不得不承认是教皇在做这些事,他禁止男女神职人员结婚,禁止人在礼拜五和七周斋戒期间吃肉类、鸡蛋等等。因此,我们认为,每个人良心上都赞同,教皇就是敌基督。
 
异议:圣经上并没有说敌基督会做这些事,因此,教皇不是敌基督。
回答: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教皇所教导的是鬼魔的道理。另外,圣经明确地说,魔鬼统管敌基督,帮助他,赐给他能力。“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它”(启 13:2);“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帖后 2:9)。如果我们考察这些经文,我们就会注意到,禁戒嫁娶和食肉乃是敌基督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说,教皇就是敌基督。
既然以上所述的事实很难反对,他们就诉诸以下的遁词。

遁词#1:敌基督只能是一个人。
回答:(1)他所施行统治的方式与先前的六王一样。他们是一样的,并不是指人是一样的,而是指他们施行统治的方式。对于第七个头也是如此。
(2)在当初的使徒时代,他已经开始活动,并且继续搅扰教会,直到他完全掌权,登上宝座。这事直到七百年之后才成就,因此敌基督并不是指一个人。

遁词#2:他将在罗马帝国毁灭之后到来,但罗马帝国到现在仍然还在。
回答:罗马帝国已经毁灭了,奥古斯土路斯(Aogustulus)是第五世纪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马帝国随着他的败亡而终止了。现在拥有“皇帝”头衔的人是主后800年之后由教皇封的。他对罗马城并没有权柄,对于原来罗马帝国的版图也没有权柄。西班牙、法兰西、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葡萄牙、瑞典、丹麦、挪威和波兰从前都隶属于罗马帝国,但他们现在并不承认目前的“皇帝”对他们有什么权柄。

遁词#3:敌基督只有到世界末了的时候才会出现,那时他要被基督降临所宣布的审判灭掉。
回答:说基督只有到世界末了的时候才显现并不正确。在圣经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末后的日子”是指整个的新约时代(参考徒 2:17;来 1:1-2)。敌基督的败落必会到来,甚至在基督降临施行审判之前,基督就会来用祂的审判毁灭他。如果认为这节经文是指最终的审判,当晓得即使在敌基督被灭(发生在千禧年国度出现之前 )之后,他的灵仍会在许多人身上得胜。只有当基督降临施行审判的时候,他才会被灭掉。

遁词#4:他只能统治四十二个月,也就是1260天,等于三年半。
回答:这些天所代表的是年。因此,雅各七天的服事由七年组成(创29:27)。但以理所说的七十个七代表七十个year-weeks(但29:27)。此处也是如此,因为假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敌基督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成这一切事。

遁词#5:他一定是一个犹太人,必会重建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重新引进割礼。以诺和以利亚必须首先从乐园中降下抵挡敌基督,然后再升天。
回答:这些都是人自己杜撰的东西,并不合乎上帝的圣言。

遁词#6:敌基督必会否定基督。
回答:教皇一直在否定基督,现在还在这样行,这是他通过他的教训和组织达成的,正如当初犹太人用他们自己的传统废掉上帝的诫命一样(太15:6)。因此,教皇就是敌基督,这是确定无疑的。
我们的先辈根据上帝的吩咐离开巴比伦,他们所行的是何等正确啊!绝不要和敌基督搅合在一起,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即使为基督的事业殉道,也不要一丝一毫受到敌基督及其恶行的污染。

18.真教会荣耀上帝(The true Church Glorifies God)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明,教会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教会就是天国,上帝的子民有上帝为他们的父,有主耶稣基督为他们的王,当上帝的子民生活在爱里,敬畏上帝的时候,上帝的荣耀就会被人看到。当他们把祂视为自己的主而顺服祂,把祂作为全能者和可信者而信靠祂,不管是在彼此之间,还是对待他人,都敬虔度日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当这些人称呼主名,却不依此而行的时候,主的名就受到了亵渎。主的旨意是要祂的名因着祂国度的降临而得到荣耀(太6:9-10)。祂塑造这些人,目的就在于述说祂的美德(赛43:21);宣扬祂的美德(彼前 2:9);成为基督的荣耀(林后 8:23);“在耶和华的手中要作为华冠,在你上帝的掌上必作为冕旒”(赛 62:3)。所以,“你们的光也当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 5:16)。
教会存在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选民的救赎。教会的作用如同母亲(加 4:26),在她里面有上帝的圣言这永不朽坏的种子(彼前 1:23)。她必会果实累累,使众多的灵魂得以归正,“论到锡安,必说: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其中”(诗 87:5)。通过宣讲上帝的圣言,主必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徒 2:47)。

View:12360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